课件编号3639711

我的金色阿勒泰 教学设计 (2)

日期:2024-06-16 科目:音乐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69次 大小:121122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
我的,金色,阿勒泰,教学设计
  • cover
我的金色阿勒泰 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对新疆民族音乐的情感,感受歌曲的艺术美。了解并尊重不同民族的风俗习惯,维护祖国统一。 2、感受、体验、探究、表现作品情绪、情感。 3、愿意探索与新疆民族有关的音乐文化。 2学情分析 这一时期的他们注意力不容易长时间集中,.所以,培养学生对音乐浓厚的兴趣,并能坚持学习,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为此,我力求音乐课新鲜、奇特、活泼。根据教学的内容和学生年龄特点,主要通过"听"、"唱"、"演"、"创"等手段,让学生感受歌曲的情绪,体会歌曲的思想内涵,通过图像资料和作品内容来了解少数民族的风... 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1、了解新疆的民间歌舞曲,培养学生对新疆音乐文化的兴趣。2、感受冬不拉乐器的魅力,了解新疆维吾尔族传统大曲木卡姆艺术。 教学难点:1、培养学生对新疆民间歌舞的兴趣。2、学会聆听、欣赏、分析音乐,感受民间艺术之美。 4教学过程 一、导入: 播放歌曲《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音乐在我们祖国的大家庭里,有五十六个民族,每个民族都有各自特色的歌舞,今天请随着老师的导领,我们作一次民族音乐风情游。 (通过从学生感受极深的歌曲导入欣赏,使学生对少数民族歌舞产生浓厚兴趣。) 二、欣赏冬不拉弹唱《我的金色阿勒泰》 1、欣赏《我的金色阿勒泰》 了解阿泰勒: 阿勒泰,因山得名,蒙古语为“金山”之意。 这是一片古老的土地。贯穿阿尔泰山的“千里岩画长廊”至今仍释放着远古文明的信息;“草原丝绸之路”给这里留下一部文明交汇、碰撞的传奇史和众多的文化遗产,“一代天骄”成吉思汗曾驻足于此,踏上西征的行程。 这里有丰富的矿产资源。阿尔泰山“七十二道沟,沟沟有黄金”,清朝就开始了黄金的规模开采;我国制造原子弹、氢弹、卫星所用的锂、铍、钽、铌、铯等稀有金属主要来自阿勒泰,被誉为“地质圣坑”的可可托海3号矿,诉说着阿勒泰矿业的辉煌历史;全国第二大铜矿--阿舍勒铜矿等一批矿山企业的崛起,昭示着阿勒泰矿业发展的灿烂前景。 这里有古朴的草原风情。哈萨克族是当地主体民族,至今仍保存着世人已不多见的季节性游牧方式。每年春天,皑皑白雪尚未化尽,勤劳淳朴的哈萨克人便离开居住了半年的“冬窝子”,奔向大山深处的夏牧场,与曰月相伴,逐水草而居,尽得天地之精华。 2、 再次欣赏乐曲: (1) 让学生画出这首歌曲的旋律线,看看是否呈延绵起伏的山峦形状。 (2)提问并讨论:观看冬不拉乐器,哈萨克族少年边弹冬不拉边赞美家乡的歌,对你们有什么触动 了解弹拨乐器———冬不拉 冬不拉是一种哈萨克族民间流行的弹拨乐器。音箱是用松木或桦木制成,或扁平或瓢形,琴杆细长,上面有8—10个品位,两根丝弦或钢丝弦,可奏出三至八度的和音。演奏的基本方法是弹与挑,一般弹用于重拍,挑用于轻拍。这是哈萨克族人民喜爱的一种艺术表演形式,他们用冬不拉伴奏,自弹自唱。在音乐上可分为歌唱性和说唱性两种, 伴奏、合奏、独奏都能应用自如,是冬不拉弹唱艺术在音乐上的主要特征。 三、欣赏歌舞曲《赛乃姆》 1、乐曲分析: 《赛乃姆》是维吾尔族最普遍的一种民间舞蹈,它广泛流传于天山南北的城镇乡村。赛乃姆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主要发源于从事农业生产、民族聚居、文化极为发达的南疆各绿洲。在维吾尔族古典音乐十二木卡姆形成过程中,就吸收了早已在民间流传的赛乃姆,成为每个木卡姆中大乃格曼的组成部分,而赛乃姆仍以其独立的形式广泛流传。它歌舞皆并形式自由,乐器有弹布尔、热瓦甫、独它尔与手鼓。 2、 再次欣赏歌舞曲《赛乃姆》 了解传统大曲《赛乃姆》 《赛乃姆》是我国传统大曲《十二木卡姆》选段,木卡姆是我国维吾尔族的一种传统大曲,由民歌、歌舞和器乐组成。由于它有12套之多,因而又有“十二木卡姆”之称。十二木卡姆属于维吾尔族古典音 乐,即大型音乐套曲的称谓。它是维吾尔人民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