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3642458

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2017届高三(上)第一次模考语文试卷(解析版)

日期:2024-05-02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44次 大小:142981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2017届,高三,第一次
  • cover
2016-2017学年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高三(上)第一次模考语文试卷   一、古代诗文阅读(本大题7小题,43分) 1.根据原文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2)  ,  。余虽好修姱以靰羁兮,謇朝谇而夕替。(屈原《离骚》) (3)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  ,定乎内外之分,  ,斯已矣。(庄子《逍遥游》) (4)《荀子 劝学》指出,蚯蚓虽然身体柔弱,却能  ,  是用心专一的缘故。 (5)在《永遇乐(千古江山)》中,辛弃疾回顾了元嘉年间的那次北伐,宋文帝刘义隆本希望能够“ ———,但是由于行事草率,最终却  。 2.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各题。 金陵望汉江 李白 汉江回万里,派作九龙盘①。 横溃豁中国,崔嵬飞迅湍。 六帝沦亡后②,三吴不足观③。 我君混区宇,垂拱众流安。 今日任公子,沧浪罢钓竿④. 【注】①派:河的支流,长江在湖北、江西一带,分为很多支流,②六帝:代指六朝,③三吴,古吴地后分为三,即吴兴、吴郡、会稽,④这两句的意思是,当今任公子已无须垂钓了,因为江海中已无巨鱼,比喻一无危害国家的巨寇。任公子是《庄子》中的传说人物,他用很大的钓钩和极多的食饵钓起一条巨大鱼。 (1)诗的前四句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象?这样写有什么用意? (2)诗中运用任公子的典故,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曾公亮,字明仲,泉州晋江人。举进士甲科,知会稽县。民田镜湖旁,每患湖溢。公亮立斗门,泄水入曹娥江,民受其利。以端明殿学士知郑州,为政有能声盗悉窜他境至夜户不闭尝有使客亡囊中物移书诘盗公亮报吾境不藏盗殆从之者廋耳索之果然 公亮明练文法,更践九,习知朝廷台阁典宪,首相韩琦每咨访焉。仁宗末年,琦请建储,与公亮等共定大议。密州民田产银,或盍取之,大理当以强。公亮曰:“此禁物也,取之虽强,与盗物民家有间矣。”固争之,遂下有司议,比劫禁物法,盗得不死。契丹纵人渔界河,又数通盐舟,吏不敢禁,皆谓:与之校,且生事。公亮言:“萌芽不禁,后将奈何?雄州赵滋勇而有谋,可任也。”使谕以指意,边害讫息,英宗即位,加中书侍郎,兼礼部尚书,寻加户部尚书,帝不豫,辽使至不能见,命公亮宴于馆,使者不肯赴。公亮质之曰:“锡宴不赴,是不虔君命也,人主有疾,而必使亲临,处之安乎?”使者即就席。熙宁三年,拜司空兼侍中,河阳三城节度使,明年,起判永兴军。居一岁,还京师。旋以太傅致仕,元丰元年卒,年八十,帝临哭,辍朝三日,公亮方厚庄重,沉深周密,平居谨绳墨,蹈规矩;然性吝啬,殖货至巨万,初荐王安石,及同辅政,知上方向之,阴为子孙计,凡更张庶事,一切听顺,而外若不与之者。常遣子孝宽参其谋,至上前略无所异,于是帝益信任安石。安石德其助己,故引擢孝宽至枢密以报之。苏轼尝从容责公亮不能救正,世讥其持禄固宠云。 (节选自《宋史 曾公亮传》) (1)下列各组加点词语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举进士甲科,知会稽县 /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B.民田镜湖旁,每患湖溢 /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C.兼礼部尚书,寻加户部尚书 / 未果,寻病终 D.安石德其助己 / 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为政有能声/盗悉窜他境/至夜户不闭/尝有使客亡橐中物移书/诘盗/公亮报/吾境不藏盗/殆从者之廋耳/索之/果然/ B. 为政有能声/盗悉窜他境/至夜户不闭/尝有使客亡橐中物/移书诘盗/公亮报/吾境不藏盗/殆从者之廋耳/索之/果然/ C.为政有能声/盗悉窜/他境至夜户不闭/尝有使客亡橐中物移书/诘盗/公亮报/吾境不藏盗/殆从者之廋耳/索之/果然/ D.为政有能声/盗悉窜/他境至夜户不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