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3642977

送别 课件+教案

日期:2025-04-06 科目:音乐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24次 大小:754600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送别,课件,教案
    送别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唱歌曲《送别》,感受歌曲悲伤的情绪,在潜移默化中让学生珍惜彼此间的友谊。 2、过程与方法 在教师引导下,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通过“听辨”“模唱”、“感受”、“对比”、“体验”、“表现”等方法,使学生充分理解歌曲内涵,抒发感情。 3、知识与技能 能用连贯的气息,自然圆润的声音,准确演唱歌曲《送别》并了解学堂乐歌的有关知识。 教学重点 认识李叔同 学会并且能够演唱《送别》 教学难点 准确把握歌谱中连续的八分音符的演唱。 教材分析 《送别》是一首叙事题材的学堂乐歌。叙事性的歌词讲述了作者对朋友依依不舍的离别之情。歌曲为四个乐句组成的一段体结构,大调式,4/4拍。歌曲曲调简练,一字两音,具有叙事的特点。 教学过程 (一)师生问好 (二)双基训练 (三)歌曲导入 导语:上课之前,我们先来欣赏一首外国乐曲,听一听它的情绪是怎样的? 师弹奏钢琴曲《送别》 歌曲介绍 (四)新授 1、出示歌谱 a出示第一乐句歌谱 4/4 5 351- ︱ 6 1 5- ︱ 5 12 3 21 ︱ 2--︱ b出示第二乐句歌谱 4/4 5 351. 7 ︱ 6 1 5- ︱ 5 23 4. 7 ︱ 1--︱ 学生进行两段歌谱的比较,找不同(节奏、旋律) c出示第三段歌谱,学生试唱 6 1 1- ︱7 67 1- ︱67 16 65 31 ︱2--︱ (可找能力强的同学自己识谱) d这一乐句是哪一乐句的重复? 4/4 5 351. 7 ︱ 6 1 5- ︱ 5 23 4. 7 ︱ 1--︱ e完整演唱歌曲《送别》的歌谱 2、学习歌词 出示歌词,朗读歌词(配乐朗诵) 送别 李叔同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天之崖,地之角,知交半零落, 一觚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 默读,找不认识的字 齐读歌词(问:作者表达了什么样的心情。 答:离别之情 问:离别之情是什么情? 悲伤、痛苦、依依不舍) 学生带感情朗读 师:同学们,我们再来朗诵一遍,体会作者依依惜别时的感情。 师弹《送别》旋律,生朗诵 师:同学们朗诵得很好,感情非常到位 3、学唱歌曲 (1)教师范唱师: 师:下面我们就来学习这首歌曲,先听老师来唱一遍。 (2)学生演唱歌曲 师:咱们一起来演唱一遍吧 (3)纠正一字多音的地方 注意:歌曲中的一字多音 (4)完整演唱歌曲 (六)小结 在我们的生活中将会遇到很多的离别,离别是悲伤的,让我们珍惜现在的相聚,珍惜彼此间的友谊,让友谊地久天长。 让我们在《友谊地久天长》的歌声中下课吧!(课件网) 长亭外 古道边 芳草碧连天 晚风扶柳笛声残 夕阳山外山 天之涯地之角 知交半零落 一壶浊酒尽余欢 今宵别梦寒   《城南旧事》是1982年女作家林海音改编的同名电影,《送别》因在影片中作为主题曲而广为人知。我将播放电影片段,学生会看到在电影那行云流水般的叙述中,《送别》的旋律随着淡淡哀伤的情节的发展数度响起,深深地刻印在人们的心上,此时学生会感受到歌曲在影片中的隐约、哀婉之美。 城南旧事介绍 1945年,在杭州第一师范人教的李叔同,写了这首著名的《送别》。它属于李叔同早年的创作的“学堂乐歌”,所谓“学堂乐歌”是指清末明初一批有抱负的知识分子,鼓吹音乐对思想启蒙的重大作用,积极倡导在学校中开设音乐课,同时,一些在日本留学的青年学子,借当时流行于日本和欧美的曲调填上新词,编成新的歌曲。此外,“学堂乐歌”还常常采用中国国典诗词来填写新的歌词。李叔同的《送别》,就具有这些鲜明的“学堂乐歌”的特点,一是,古典诗词体填写歌词,二是,选用美国流行曲调作谱。不了解这些背景,难免会对《送别》不同于现代歌曲的某些特点感到困惑和不解。 歌曲介绍 hu 歌曲的节拍、速度 力度、调号 问题 四四拍子 中速稍慢 中弱mp D调 《送别》 一起在来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