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3643296

四川省眉山市2016-2017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

日期:2024-05-01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61次 大小:106940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四川省,眉山市,2016-2017,学年,高二,学期
  • cover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卷规定的相应位置。 2.答选择题时,请用2B铅笔将答题卷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3.答非选择题时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答案书写在答题卷规定位置上,在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卷交回。 第Ⅰ卷 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华古代智慧既浓缩在以“经史子集”为载体的伟大文典中,也以实践形态深深扎根于先民的日常生活之中。中华传统文化因其时代性而主要属于古典学范围,而古典学作为古典时代的人类智慧,又因与人之生存的切近特性及对生命本身的直接关照,在总体上属于人类早期共有的博物学传统。 所谓博物学,就是广博宽泛地理解万物的学问,一如孔子所说的“多识于虫鱼鸟兽之名”。博物学知识一般都是比较具体的,与人的身心经验有密切关系。在博物学的语境中,人与自然的接触是直接的,感受是多样的,人的生命体验因而也是具体的,它不是纯知识论的,而是寓有活动者自身的生命情感在其中。 由于博物学是源于先民在大地上最基本的生存经验自然而然形成的知识,来自百姓日常生活的直接需求,属于当地人生存于当地的生命智慧。如果往大处说,则具有地方性和民族性,是一个国家或民族的文化个性。雅斯贝尔斯所说的轴心文明,其知识主导类型就是这种博物学的智慧。古希腊人所说的“爱智慧”,也只能在博物学的范式下才是可能的。 中国作为一个在历史上有着从未断裂的博物传统深广之国度,中国古典学也具有无可比拟的底蕴和内力。如何既继承和复活传统古典学经验,又匡正人类发展中的偏失,于己于世都已成刻不容缓的战略任务。博物学最大的特征是整体存在性。若仅仅按照现代性的要件性模式,从中寻找有利于当下情形的若干元素,最终将导致杀鸡取卵的局面。就此,我们必须时刻反思,探究如何按照博物学的原则开出新的教育方式和承继形式,繁荣和传扬中华古典学。 首先,需要在普遍的文化精神方面倡导博物的情怀,提倡博物的精神,承认事物的多样性和万物一体。其次,整体性地开展传统文化教育。人类各民族的知识史中存有丰富的博物学资源,对这种教育不应支离破碎地进行,而是系统地展开,包括系统的实践训练和体验感知。再次,弘扬中华古典学要落实在行动上。把口头上的真理在行动中实现出来,既是中国古来一贯的传统,也应成为衡量今天“做人”水准的一个基本尺度。 诚然,复兴中华古典学不是排他性地搞中国传统一枝独秀,而是在中华古典学的视城内接纳一切建设性的文化。今天,整个地球连为一体已成为现实,这要求人类在生存中展开更多的合作和共赢,需要起码的理解、相互尊重和自我克制,这是推动人类永久和平和中华民族生生不息走向未来新文明的活力之源。 (摘自2014年2月19日《光明日报》,有删改,作者:刘啸霆) 1.与“博物学”相关的内容,下列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3分) A.所谓博物学,是一门广博宽泛地理解万物的学问,孔子所说的“多识于虫鱼鸟兽之名”就属于博物学的范畴。 B.博物学知识一般比较具体,与人的身心经验有密切关系,但又不是单纯知识论的,其中蕴含有活动者自身的生命情感。 C.博物学时一种生命智慧,它来自百姓日常生活的直接需求,是先民在大地上最基本的生存经验相关的知识。 D.博物学具有地方性和民族性,能体现出一个国家或民族的文化个性。不同的国家和民族具有不同的博物学传统。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 A.中华传统文化因其时代性而主要属于古典学范围,以“经史子集”为代表的伟大经典是中华古代智慧的载体。 B.中华古代智慧以实践形态深深扎根于先民的日常生活之中,体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