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3649370

鲁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5.1 确定位置(课件+教案+同步练习)

日期:2024-06-16 科目:数学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27次 大小:3371184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确定,位置
    《确定位置》教学设计 【课标解读】 《课标》对本节内容提出的要求是: 让学生经历探索物体位置关系的过程,并使他们在此过程中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能初步确定物体的位置;能从现实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探索出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 【课标解读】 《确定位置》是七年级上册第五章《平面直角 坐标系》第一节内容。本节课学生通过生活中的具体事例,充分感知确定位置的多种方法和必要性,为后继学面直角坐标系”做铺垫,同时将进一步丰富学生的数学活动经验,发展学生观察、分析、归纳、概括的能力。 【教材分析】 本节课内容,学生在小学时已有了知识上的认识,而且经过了六年级的学习,已有了初步的观察、分析及归纳能力,具备了一定的实践活动的经验。 本节课主要通过适时的情景和问题引导,充分 发挥学生自主探究、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自信和团结协作精神,提升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学情分析】 初二学生正处于发育成长阶 段,好奇心强,具有很强的操作兴趣和表现欲望,同时也具备了一定的表达能力,根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的实际,我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坚持以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方式展开,让他们参与知识的形成、发展的全过程,逐步学会运用类比、迁移、转化、分析等方法进行学习,变“学会”为“会学”。 【教学目标】 1、在现实情境中感受确定位置的多种方法和这些方法的共同特征; 2、能灵活地利用适当方法确定物体的位置; 3、进一步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培养数形结合的思想。 【教学的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平面上确定位置的方法的多样性和统一性; 难点:灵活地运用不同的方式确定物体的位置。 【教学方法】 采用启发、引导、交流、探究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评价设计】 1、通过同位之间互说座位位置,检测知识目标2、3的达成效果。 2、通过导学案上的探究一,检测知识目标2、3的达成效果。 3、通过探究二,检测知识目标1、3的达成效果。 4、通过课堂反馈,检测总体教学目标的达成效果。 本节课遵循分层施教的原则,以适应不同学生的发展与提高,针对学生回答问题本着多鼓励、少批评的原则,具体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评价: 1、通过学生独立思考、参与小组交流和班 级集体展示,教师课堂观察学生的表现,了解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教师进行适时的反应评价,同时促进学生的自评与互评。 2、通过设计课堂互说座位、探究一、二及达标检测题,检测学习目标达成情况,同时有利于学生完成对自己的评价。 3.通过课后作业,了解学生对本课时知识的掌握情况,同时又能检测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思路,完成教学反馈评价。 【教学程序设计】 课前学生学习活动设计:如果有一个朋 友要从外地来学校找你,你在电话中怎样指导他找到你所在的城市、所在的学校、所在的班级和班级中的位置?请你利用所有学的知识或者查阅资料等手段解决。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师:上课,同学们好。从今天起我们将 进入第五章的学习,本章节分三大板块,确定位置、平面直角坐标系、轴对称与坐标变化。这节课我们来研究第一课时《确定位置》。请看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出示教学目标)。老师期待大家这节课的精彩表现。 设计意图: 本节课是第五章第一节的内容,所以要首先介绍它呈上启下的作用。让学生初步感知知识的系统性和连贯性。 师:同学们,喜欢看《爸爸去哪儿》吗?最喜欢哪个小朋友,那你能说出他的位置吗? 预设:学生在描述位置的时候会出现参照物、方向与距离三个要素。 师:老师发现大家的描述中有相似之处,你发现了没有? 预设:学生会通过比较、归纳会得出三个要素。 师:大家在确定位置的时候都先确定了一个参照物 ,然后确定了一个方向,还有一个表示距离的数据。而且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