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3656628

木星:欢乐使者 教学设计

日期:2025-10-08 科目:音乐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94次 大小:120411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
木星,欢乐,使者,教学设计
  • cover
欣赏《木星:欢乐使者》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听赏音乐的方法,感受音乐表现的情绪。 2.通过分析、旋律记忆等方法,反复聆听音乐,分辨主题音乐出现的次数。 3.通过欣赏作品,促进学生对旋律的理解,培养学生分析音乐的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歌曲的情绪,并用热情、欢快、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歌曲第二部分。 教学难点:歌词的创编与曲谱的编配,体验乐曲中的音乐色彩变化。 教学过程 1.导入 同学们,我们本学期第三单元的主题是“星空畅想”。自古以来世间就流传着许多关于星空的美丽神话,你都听说过哪些呢? 今天老师也为大家带来了一组关于星空的图片,看到这幅图片,让你想到了什么? 【设计意图】通过谈话式的交流,让同学们对星空产生无限遐想,激发学生探索和求知的美好愿望。通过观察图片展开联想,为接下来的学习做铺垫。 【教学建议】在看图联想的环节,尽量引导学生说出太阳系的九大行星,为接下来的欣赏做铺垫。可以选一些音乐片段,让学生选择出表现太空的音乐,说明理由,引出本课欣赏作品,并对表现太空的音乐有初步的印象。 2.完整聆听 我们一起来欣赏一首与太空和九大行星有关的大型交响乐作品《行星组曲》中的一个乐章《木星———欢乐使者》。 (1)初次聆听,让学生对作品有整体的了解与感受。 (2)介绍作品及作者。 (3)分析作品,分段聆听。 整首乐曲共分三个部分: ①第一部分分别表现了三个不同的主题。 教师:音乐给你带来了什么样的感受,让你联想到了怎样的画面。 ②第二部分《欢乐颂歌》作为主旋律重点欣赏。 教师:这段音乐的速度和第一部分相比有什么样的变化?音乐的情绪怎样?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③第三部分是第一部分的再现。 【设计意图】将整首乐曲划分为三个部分,边欣赏作品边引导学生分析音乐所表达的情绪,培养学生欣赏音乐和分析音乐作品的能力。 【教学建议】在分析作品时,要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欣赏能力,教给学生分析作品的方法,例如:引导学生在分析作品时从速度、力度、节奏等音乐要素入手。教师教学时也要抓住作品最具代表性的音乐要素进行教学,通过以点代面的方式完成作品的教学。 3.试唱主题旋律 (1)单独聆听乐曲第三部分《欢乐颂歌》。 (2)学生随琴轻声视唱旋律。 (3)完整演唱《欢乐颂歌》的整首旋律,并感受音乐的情绪,唱出庄严、虔诚的韵味。 【设计意图】进入第二部分后,速度由快板转为行板,音乐也变得格外庄严,通过演唱旋律,让同学们进一步感受音乐情绪的变化。 【教学建议】本环节的教学重点应为强调演唱时的情感表达。 4.器乐演奏 (1)用口风琴练习演奏整首曲谱。 (2)分组进行展示。 (3)小小音乐会。 【设计意图】结合器乐进课堂的要求,用口风琴练习演奏,让同学们更好地掌握整首旋律的音准,并利用小小音乐会为同学们提供一个自我展示的机会。 【教学建议】可以根据学生的演奏能力酌情演奏,可以只演奏前面9个小节,后面由教师合作完成,也可以教师和同学齐奏。课堂器乐教学只是一种可拓展的教学方式,教师应根据自己的教学设计及学生情况灵活拓展有效、适合的教学方式。 5.小结 自2004年1月5日,美国“勇气号”探测器顺利登上火星后,“机遇号”探测器再次登上火星,人类第一次把视线真实地投放到火星上,标志着人类对太空探索又迈进了一步。努力吧!孩子们,只要勤奋,老师相信登上外太空对于你们来说并不是一个梦。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