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单元 黄河的故事 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了解《黄河大合唱》的曲作者和作品的创作背景等。 2、教学目标: 学会用激昂的情绪、铿锵有力的声音演唱歌曲,唱出黄河儿女的坚强性格。 3、情感目标: 通过歌曲《保卫黄河》的教学,使学生了解抗日战争时期中国人民英勇抗击侵略者的爱国热情,并通过音乐作品的感染力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同时激励他们不忘国耻,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学习。 2学情分析 1、都会掌握了解基本的合唱常识,掌握一到两种合唱方法技巧。 2、现在的学生视野比较开阔,知识丰富,而且可以通过家长、书籍、网络等了解到一些合唱常识:对齐唱、分声部唱有所了解。 3、大部分可能存在的困难是轮唱,轮唱属于多声部音乐,各声部既演唱同一个旋律,而又形成互相对比、交叉的效果。所以要求学生必须熟练地掌握齐唱,并且有很强的节奏感。 3重点难点 (1)重点:指导学生学会用激昂的情绪、锵铿有力的声音演唱《保卫黄河》,唱出黄河儿女的坚强性格。 (2)难点:能记住歌曲的大概旋律和演唱形式。感受、理解全曲及各段所表现的音乐情绪,在欣赏音乐的同时,展开一定的联想,学习轮唱的演奏形式,并能够看老师指挥,进行简单的轮唱练习。 4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创设课堂氛围,情景导入 1、看资料 讨论:资料展示的是发生在什么时期的事情 谈谈你的感受。 学生交流 教师小结———引入课题:《保卫黄河》 三.感受音乐,学唱歌曲 1、初听《保卫黄河》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的参与,一是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让学生熟悉主题音乐,从唱中进一步体会音乐的情感。 (1)初次聆听视频《保卫黄河》,同时出示问题: 看到了什么 想到的又是什么 听到的乐曲给你什么样的感受 学生思考、交流 (2)教师评价—激励为主 2、学唱歌曲 (1)教师有感情的范唱,学生聆听。 (2)出示《保卫黄河》歌页,学生随琴轻声哼唱主旋律。 (3)教师纠正学生掌握不好的地方。引导注意切分音、附点节奏、强拍上的休止符号。 (4)教师讲述故事--歌曲的创作过程及作曲家 (设计意图:让学生更深入的了解歌曲创作背景,产生情感共鸣。) (5)齐诵歌词,深刻领会歌词内涵。 (6)复听音乐(小声跟唱) 置疑:全曲的主题旋律共演唱了几遍 每一遍的演唱形式有什么不同 A、学生讨论思考、回答问题(采用自由发言): 主题旋律共演唱了四遍。第一遍和第四遍齐唱,第二遍二部轮唱,第三遍三部轮唱,最后一遍又回到齐唱。 B、分析两种演唱形式的音乐表现力 置疑:齐唱在歌曲中起到什么作用 学生思考交流 ①激励人们前进; ②坚强的决心和英雄气概; ③同心协力,一起抗战。 置疑:轮唱在歌曲中起到什么作用 学生思考交流 一浪推一浪,前赴后继。 (设计意图:为了让学生从感性认识逐步上升到理性认识是作者创作的真正意图,从而更深地理解音乐作品的。) (7)有感情的齐唱歌曲。 3、加强体验,演唱处理 (1)再听《保卫黄河》全曲。 (2)说说歌曲表达怎样的情感 (全国人民万众一反抗侵略、坚强必胜的决心!)怎样才能唱出这种决心 (情绪激昂、坚定有力的) 引导学生从音乐的基本要素(速度、力度、旋律特点、音乐情绪)分析乐曲,深入感受歌曲。 学生讨论思考、回答问题(采用自由发言) 教师小结 (3)齐唱乐曲,分组竞赛(
课件网) 湘版九年级音乐下册 保卫黄河 历史背景 1937年7月7日日军开枪开炮猛轰卢沟桥,发动卢沟桥事变。 1937年12月13日:日军侵占南京,南京大屠杀。 1938年10月26日:武汉失守。 1938年11月武汉沦陷后,我国现代著名诗人光未然(即张光年)带领抗敌演剧三队,从陕西宜川县的壶口附近东渡黄河,转入吕梁山抗日根据地。 次年1月抵达延安后,一直酝酿着《黄河》词作,并在年除夕联欢会上朗诵了这部诗篇。洗星海听后异常兴奋,表示要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