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单元 泥土的歌(二) 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欣赏六首不同地域的民间小调,能随乐哼唱,并能富有感情地跟唱《采茶灯》。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欣赏、讲解、谈论、交流等方法,让学生体会不同地域的民间小调。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能对本课学习的民间小调的风格和特征进行简单的描述,并能用简介的语言概括小调的基本特征。21cnjy.com 2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接触过了山歌和号子,对于小调还没有具体的概念。 3重点难点 1、体会并总结小调的特点及民歌创作实践。 2、能对本课学习的民间小调的风格和特征进行简单的描述,并能用简介的语言概括小调的基本特征。 4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 二、导入: 展示采茶的风光图片,向学生简介茶文化,并简介采茶劳动中产生的艺术形式———采茶歌舞。 活动2【导入】教学过程 三、新课教学: (一)欣赏福建民歌《采茶灯》 (1)听赏器乐作品《采茶灯》,引导学生探讨作品的音乐特点。 (2)对比欣赏歌曲《采茶灯》,讨论器乐作品《采茶灯》与歌曲《采茶灯》的关系,并随乐哼唱歌曲。 (3)老师用琴弹奏主题音乐。 (4)学生随乐表演采茶舞。 (二)欣赏《采茶调》 (1)听赏老师范唱云南民歌《采茶调》 (2)老师引导学生探讨:这首《采茶调》与《采茶灯》在悬梁刺股、音调及风格上有什么区别? (3)老师引导学生学习采茶舞的律动。 (三)欣赏山西民歌、云南民歌《绣荷包》 (1)老师介绍“绣荷包”调的由来及观看形态各异的荷包。 师:在我国传统民俗中,“荷包”是青年那男女交往的一种“信物”,各地的“绣荷包”调多用来表现女性对意中人的深切四年和期盼之情。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2)对比欣赏云南、山西民歌《绣荷包》。 唱词:云南《绣荷包》段式结构相对自由。 山西《绣荷包》段式结构相对规整。 旋律:云南《绣荷包》音调委婉细腻。 山西《绣荷包》音调明媚缠绵。 (3)引导学生探讨两首“绣荷包”不同的音乐特点。 (4)随乐学唱,并引导学生探讨小调传情达意的功能。 (四)欣赏《月儿弯弯照九州》 (1)聆听老师范唱歌曲《月儿弯弯照九州》。 (2)引导学生探讨歌曲表达的心情。 (3)老师简介歌曲的来历。 唱词:七字句的结构形式。 旋律:旋律线丰富多变,表现力强。 (4)随乐学唱歌曲1-3遍。 (5)引导学生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五)欣赏《王大娘钉缸》 (1)播放歌曲《好汉歌》,并引导学生随乐哼唱。 (2)播放民歌《王大娘钉缸》,引导学生探讨:这首歌曲与《好汉歌》有何异同? 唱词:上下句的结构形式 旋律:生动活泼,诙谐幽默,富于亲切感。 (3)简介《好汉歌》的创作来源。 (4)老师引导学生随乐跟唱《王大娘钉缸》 (六)课堂探讨与延伸 1、老师引导学生讨论这五首歌曲有什么共同点? 2、听辨活动:播放小调、山歌、劳动号子等三首民歌片段,巩固复习汉族民歌的相关知识。 3、教师和学生共同分析: (1)曲调具有流畅、婉柔、曲折、细腻的艺术特点。 (2)节拍规整而不拘泥,节奏感鲜明而强烈。 (3)结构大多以单曲体为基础,讲究结构内部的规整性和匀称性。 (4)唱词中的衬词、衬腔定型化和规整化。 (七)小调的概念:小调是民歌的一种体裁,是流行于城镇、里巷的民间歌曲,在艺术上有较多的加工。其音乐结构大多方正均衡,节奏规整,曲调细腻婉柔。21教育网 课件31张PPT。《泥土的歌(二)》 小调 民歌 山歌 号子什么是小调?小调:又称“小曲”“俚曲”“时调”等,流行于城镇、里巷的民间歌曲,是中国民歌体裁类别的一种,是人们在劳动之余,日常生活当中以及婚丧节庆用以抒发情怀、娱乐消遣的民歌。 特点:经过历代的流传,在艺术上经过较多的加工,具有结构均衡、节奏规整、曲调细腻婉柔、表现手法丰富多样等特点。茶 ●茶,原为中国南方的嘉木,茶叶最为一种著名的保健饮品,它是古代中国南方人民对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