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梨园风采(二)》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 1.欣赏《天上掉下个林妹妹》。 2.欣赏《巧儿我自幼儿许配赵家》。 3.欣赏《秦腔牌子曲》(选听)。 二、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欣赏、学唱、表演几种地方戏曲片段,使学生加深对戏曲艺术的印象,激发热爱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情感。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听、看、唱、做、比等综合实践活动,体验不同戏曲唱腔的韵味,感受中国地方戏曲的艺术魅力,从而提高学生的戏曲鉴赏能力。 3.知识与技能 通过欣赏越剧、评剧、秦腔,继续学习中国戏曲的唱腔、行当等相关知识,感受南方戏曲与北方戏曲的不同特点。 重点难点: 感受中国地方戏曲的艺术魅力,从而学生的戏曲鉴赏能力。 南方戏曲与北方戏曲的不同特点。 三、教学过程 1.导入 教师:上节课我们欣赏并学唱了黄梅戏、豫剧选段,今天我们将再次感受多姿多彩的地方戏曲。 2.欣赏《天上掉下个林妹妹》 (1)聆听感受。 ①教师播放电视连续剧《红楼梦》主题曲《枉凝眉》以及越剧《红楼梦》选段《天上掉下个林妹妹》,学生对比欣赏。 ②教师提问: A.《枉凝眉》和《天上掉下个林妹妹》,有什么不同? B.同学们知道《天上掉下个林妹妹》是哪个戏曲剧种的唱段吗? C.这是流行于哪一地区的地方戏曲? (2)简介越剧。 ①越剧发源于浙江省绍兴地区嵊县一带,因该地为古越国所在地,故名越剧。20世纪30年代后期兴盛于上海、浙江等地。越剧唱腔属板腔体,优美动听、唯美典雅,极具江南灵秀之气。表演题材多以才子佳人为主,艺术流派纷呈。 ②学生随琴学唱《天上掉下个林妹妹》。 ③学生思考:这一唱段采用了哪种演唱形式?你能分辨这一唱段中的行当吗?(贾宝玉和林黛玉的对唱;其中贾宝玉演唱的旋律明快、节奏舒展;林黛玉演唱的旋律委婉,装饰音居多。) 【设计意图】 通过交流、视听等方式,体验越剧唱腔,感受其艺术魅力。 3.欣赏《巧儿我自幼儿许配赵家》 (1)聆听评剧《巧儿我自幼儿许配赵家》选段。 ①这个唱段讲述了一个什么故事?(巧儿追求婚姻自由的故事) ②你知道这个唱段选自哪部戏曲吗?是哪个剧种?(选自《刘巧儿》,评剧) (2)简介评剧艺术特点及表演艺术家新凤霞。 ①评剧源于冀东一带的莲花落,后吸收东北蹦蹦、河北梆子、滦州影戏、乐亭大鼓、京剧等唱腔和表演而形成。代表剧目有《秦香莲》《小女婿》《刘巧儿》《小二黑结婚》等。 ②评剧的艺术特点其唱腔较为口语化,吐字清楚,唱词浅显易懂,演唱明白如诉,表演生活气息浓厚。它的形式活泼、自由,最善于表现当代人民生活,因此在城市和乡村都有大量观众。 ③新凤霞评剧“新派”艺术创始人,原名杨淑敏,天津人。她6岁学京剧,12岁学评剧,14岁担任主角。新凤霞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艺术成就,“新派”艺术在众多的评剧流派中独树一帜,成为评剧革新的代表。她所塑造的一系列艺术形象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艺术遗产,其表演的代表作品有《刘巧儿》《花为媒》等。 (3)模仿学唱。 ①学生首先随教师用唐山方言练习唱词韵白,感受以唐山方言为基础的评剧唱腔。 ②学生随范唱模仿学唱第一句。要求吐字清楚,注意大跳音程的音准及唱腔韵味。 【设计意图】 通过交流、视听等方式,体验评剧唱腔,感受其艺术魅力。 4.欣赏《秦腔牌子曲》(选听) (1)简介秦腔。 秦腔流行于西北地区的地方戏曲剧种,因用梆子击节,又称陕西梆子。秦腔是中国汉族最古老的戏曲剧种之一,其风格朴实、粗狂、豪放。代表剧目有《春秋笔》《火焰驹》《伐董卓》等。 (2)欣赏乐曲。 教师播放乐曲,学生聆听。教师提问: ①乐曲是由什么乐器演奏的?(中音板胡) ②乐曲给你什么感受?(乐曲时而豪气冲天,时而宛若丝缕,时而欢快跳跃,时而悲泣低吟,展示出浓浓的秦风、秦韵,表现了秦人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