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著导读练习:《朝花夕拾》 八年级 班 姓名: 学号: 一、填空: 1、《朝花夕拾》是 (作者)于1926年所作的一本 (体裁)集,共 10 篇。目前,我们学过其中的 《 》和《 》。 2、《朝花夕拾》的内容是: 。主题是: 3、《朝花夕拾》中,鲁迅先生说起儿时生活常常会出现对迎神赛会、看戏等情节的回忆,如《 》、《 》。 4、《五猖会》中回忆童年往事,含蓄地表达了对父母毫不顾及孩子心理的无奈与厌烦,这件 事是: 。 二、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回答问题: (一) 其实人禽之辨,本不必这样严。在动物界,虽然并不如古人所幻想的那样舒适自由,可是噜苏做作的事总比人间少。它们适性任情,对就对,错就错,不说一句分辩话。虫蛆也许是不干净的,但它们并没有自命清高;鸷禽猛兽以较弱的动物为饵,不妨说是凶残的罢,但它们从来就没有竖过“公理”“正义”的旗子,使牺牲者直到被吃的时候为止,还是一味佩服赞叹它们。人呢,能直立了,自然是一大进步;能说话了,自然又是一大进步;能写字作文了,自然又是一大进步。然而也就堕落,因为那时也开始了说空话。说空话尚无不可,甚至于连自己也不知道说着违心之论,则对于只能嗥叫的动物,实在免不得“颜厚有忸怩”。假使真有一位一视同仁的造物主,高高在上,那么,对于人类的这些小聪明,也许倒以为多事,正如我们在万生园里,看见猴子翻筋斗,母象请安,虽然往往破颜一笑,但同时也觉得不舒服,甚至于感到悲哀,以为这些多余的聪明,倒不如没有的好罢。然而,既经为人,便也只好“党同伐异”,学着人们的说话,随俗来谈一谈,———辩一辩了。 (1)本段文字选自 (作者)写的散文集 中的《 》。 (2)作者在文中写“虫蛆、鸷禽猛兽”的目的是什么? 答: (3) 这段文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 (4) 读过这段文字,联系《朝花夕拾》中的其它文章,简要谈谈你的阅读感受(可从内容、主题、人物塑造等方面谈)。 答: (二) 大概是太过于念念不忘了,连阿长也来问《山海经》是怎么一回事。这是我向来没有和 她说过的,我知道她并非学者,说了也无益;但既然来问,也就都对她说了。 过了十多天,或者一个月罢,我还记得,是她告假回家以后的四五天,她穿着新的蓝布 衫回来了,一见面,就将一包书递给我,高兴地说道:———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 我给你买来了!” 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赶紧去接过来,打开纸包,是四本小小的 书,略略一翻,人面的兽,九头的蛇,……果然都在内。 又使我发生新的敬意了,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她确有伟大的 神力。谋害隐鼠的怨恨,从此完全消灭了。 1、文段选自 写 (体裁)《 》中的《 》。 2、我为什么会对阿长产生“新的敬意”? 3、阿长为什么关心《山海经》?这突出了她的什么特点? (三) ⑴因为东关离城远,大清早大家就起来。昨夜预定好的三道明瓦窗的大船,已经泊在河埠头,船椅,饭菜,茶炊,点心盒子,都在陆续搬下去了。我笑着跳着,催他们要搬得快。忽然,工人的脸色很谨肃了,我知道有些蹊跷(qīqiāo),四面一看,父亲就站在我背后。 ⑵“去拿你的书来。”他慢慢地说。 ⑶这所谓“书”,是指我开蒙时候所读的《鉴略》,因为我再没有第二本了。我们那里上学的岁数是多拣单数的,所以这使我记住我其时是七岁。 ⑷我忐忑(tǎntè)着,拿了书来了。他使我同坐在堂中央的桌子前,教我一句一句地读下去。我担着心,一句一句地读下去。 ⑸两句一行,大约读了二三十行罢,他说: ⑹“给我读熟。背不出,就不准去看赛会。” ⑺他说完,便站起来,走进房里去了。 ⑻我似乎从头上浇了一盆冷水。但是,有什么法子呢?自然是读着,读着,强记着,———而且要背出来。 粤自盘古,生于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