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3715277

山东省潍坊四县市2016-2017学年第二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高清扫描版无答案)

日期:2024-05-02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93次 大小:2542742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4
山东省,语文,答案,版无,扫描,高清
  • cover
保密★启用前 试卷类型:A 高二语文 2017.4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共150分,考试时间150 分钟。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等信息填涂在答题卡上 2.请将选择题的答案填涂在答题卡上的对应题号内。 第丨卷(阅读题,共70分) 、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华礼制变迁的现代启示 中华礼制源远流长、绵延不绝,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内容和载体,对增强中华民族的 凝聚力和向心力起到了重要作用。在大力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改善社会风 气、提升国人道徳,凝聚中华儿女共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今天,探究中华 礼制变迁的规律,无疑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毋庸讳言,在中华民族发展过程中,诸民族之间有过矛盾与冲突。但它们能在认同 中华礼制的前提下逐渐缓和矛盾、化解冲突,形成共存共荣的良好关系。例如,在我国 历史上,无论魏晋南北朝时期在北方建立的少数民族政权,还是之后建立辽朝的契丹族 建立金朝的女真族、建立元朝的蒙古族及建立清朝的满族,无一例外地认同并服膺中华 礼制,从而能使民族融合不断向前推进。显然,发挥中华礼制的凝聚功能,是凝聚国人 增强自信的重要途径 中华先民并不只是讲究礼仪“进退周旋,威仪抑抑”的外在形式,而且注重探求礼 仪的内在精神实质。《礼记·郊特牲》称,“礼之所尊,尊其义也”。所谓尊其义,就 是追求道徳境界、强调道徳践履。孔子称颂那些能够修身立徳、行礼律己、道徳高尚的 前代圣贤,反复强调“不学礼,无以立”。坚持知礼行礼、知行合一,追求高尚的道德 境界,体现了中华先民的主流价值观。中华礼制注重道徳修养与道德实践,强调知行合 ,这使它起到了塑造道徳人格、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作用。 可以说,中华礼制自诞生之日起就具备了教化功能,并在演化过程中逐渐将道德教 育与理想教育紧密结合,强调自幼及长、礼教终生,提倡仁爱精神、忠恕之道,注重培 养道徳人格、建设礼仪之邦。所谓礼仪之邦,就是有高度道德自觉的社会,是诸族和谐 政治清明、社会稳定、经济发展、民众富庶的社会。中华礼制提出的愿景,是中华先民 们向往和着力构建的社会。中华礼制所倡导的仁爱精神、忠恕之道、和谐社会等学说, 能为今日构建和谐世界贡献中华民族的智慧。 作为一种制度,中华礼制在历史上曾为各种政权服务。在封建社会,它强调封建等 级,包含一些糟粕。然而毋庸置疑的是,中华礼制能够与时俱进、吐故纳新,不断改革 与变迁。孔子提到三代礼制传承中的“损益”,便是一种改革;《礼记》进一步提出“时 为大”这一与时俱进的礼制改革原则。适时变革是中华礼制演进的重要原则,这使它成 为与中华民族同生共长、传承久远的文化传统 由孔子创建、孟子加以发挥的儒家礼制观,在战国时期曾饱受其他思想家的批判, 那是因为这种礼制观仅仅重视礼的道徳层面,而对礼的制度规范层面关注不够。秦汉之 后,我们的先人力图将礼与法结合起来,融礼入法、礼法合一成为中华礼制变迁的重要 转折。礼法合一要求人们遵礼守法,违礼即违法。礼既是道徳要求,又是法律规范;礼 制既有教化功效,又有法制规范之用。《礼记·经解》认为“礼禁乱之所由生”,可以 起到“止邪也于未形,使人日徙善远罪而不自知也”的作用。古人通过礼来“止邪于未 形”,使人们“徙善远罪”,达到“禁乱”和教育人的目的,对我们今天推进国家和社 会治理有一定启示意义 (《人民日报》2016年03月25日) 下列对中化礼制的表述,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A.中华礼制历史悠久,有着很强的凝聚功能,可以让有过矛盾与冲突的民族逐渐缓 和矛盾、化解冲突,共存共荣。 B.中华礼制不仅讲究外在形式,而且注重探求礼仪的内在精神实质,强调道德修养 与道德实践,追求知与行的统 C.中华礼制具备教化功能,注重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