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3726931

重庆市大学城一中2016-2017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日期:2024-05-02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47次 大小:45744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重庆市,大学城,一中,2016-2017,学年,高一
  • cover
重庆大一中学16-17学年下期高2019级半期考试试题 学科: 语文 说明: 1.本次考试时间为150分钟,组卷网,总分值为150分。 2.考生请将答案填图到对应的答题卷上,在试题上答题一概不给分。 第I卷 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 (一)论述文阅读。(每小题3分,共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1—3各题。 观众为何吐槽文学改编影视作品 文学作品向来是影视创作的重要灵感源泉。近期荧屏银幕上,改编作品见不鲜,根据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的作品改编的电视剧《红高粱》热播,根据热门青春文学《匆匆那年》改编的电影也已上映。然而在叫好背后,吐槽之声也不绝于耳,不少原著粉丝抱怨这些影视改编“毁了原著”。而知名小说《三体》即将被拍成电影的消息传出后,读者的此类情绪更是爆发到极点,以至于该剧的制片人无奈地说:“《三体》要毁也得毁在中国人手上。” 那么,为何满意的读者比满意的观众多?改编影视作品是否就是“毁原著”利器?依笔者看,观众纷纷吐槽文学改编的影视作品,不仅和两种艺术形式自身特点不同有关,也与当下文学改编影视作品泛滥的风气有关。 我们常说,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莱特。文学作品的文字、人物和故事情节在不同的读者眼中有不同的意义,在投入大量时间和精力阅读后,每个读者都对作品有个人性的体会,都可以根据作品构建出一个带有个人色彩的空间。面对影视作品时,大部分观众更看重影视作品在有限时间内呈现的故事情节和画面,不会去在意影视艺术本身的剪辑、配乐等技巧。但相较于美国大片营造的精彩画面,中国根据文学作品改编的影视作品常简单地选择展现故事情节。 然而,和原著丰富而又个性化的内容相比,影视作品只能在有限时间内展现导演或编剧想要截取的内容,更不用说这些内容还要经过编剧的重构、演员的诠释,实现从文学艺术到影视艺术的转变。若观众捧着原著对比影视作品来看内容、看情节,发出抱怨之声也便不奇怪了。 这个结论并不是对眼下文学改编影视作品的维护。抛开情节不谈,作为影视艺术,目前很多作品还没有探索到好的艺术表达方式,艺术品位也常常谈不上,因为影视作品总是要和市场挂钩,难免随市场而动,迎合流行。更值得忧虑的是,当下影视行业正处于“剧本荒”的时代,原创剧本少之又少。所以优秀的文学作品一经推出影视公司便立即出面抢购,“趁热打铁”赶市场推出相应的改编作品,编剧、导演和演员都成了影视制作流水线上的工具。如此,作品免不了会粗制滥造,“毁原著”也是意料之中。 优秀的文学作品是影视作品的灵感来源,优秀的影视作品更会实现对原著的推广。想要拍出好的作品,可以如张艺谋一样聪明地选择《陆犯焉识》中的一个章节,也可以如魏德圣一样,十二年磨一剑推出《赛德克 巴莱》.看到原著火了,影视剧不能以着急上马的心态强求改编,对原著情节贪大求全,否则观众吐槽改编作品的现象还将一直存在。(选自《中園文化报》,有删改) 1、下列关于观众吐槽文学改编影视作品的原因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影视作品和文学作品是两种不同的艺术形式,有着各自的艺术特点,并且当下文学作品改编影视作品的风气泛滥。 B. 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莱特,每个读者都可以根据文学作品构建一 个带有自我意识的空间,而改编影视作品难免与之有出入。 C.与美国大片相比,中国的改编影视作品常常只是简单地展现故事情节,而不注重影视作品的剪辑、配乐等技巧。 D.改编的影视作品展现的只是编剧或导演想要表现的内容,并且这些还经 过了编剧的重构和演员的诠释,经历了艺术形式的转变。 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电视剧《红高梁》和电影《匆匆那年》都是根据文学作品改编的影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