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3728314

歌曲《二十年后再相会》 课件+教案

日期:2025-04-08 科目:音乐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30次 大小:368366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歌曲,二十年后再相会,课件,教案
    歌曲《二十年后再相会》 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让学生掌握欣赏的有关知识、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欣赏能力及方法。 2、通过欣赏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歌曲所表达的内涵和中心思想。 3、和着欢快的旋律发挥我们的联想,触发我们对未来的憧憬及对未来的设计,从而激发我们奋发向上的斗志。 二、过程与方法: 情境导入、示范、小组讨论等 三、情感态度及体验: 通过听觉和视觉能让我们亲身感受到歌声带来的快乐及多彩生活所展现出来的美好,从而培养我们生 活的乐趣及对新生活的向往、创造等。 2教学重点 1、掌握欣赏的有关知识 2、如何进行欣赏,掌握歌曲思想主题、曲式结构及表现要素等 3、熟悉歌曲的旋律 3教学难点 1、唱会歌曲的高潮部分 2、联系歌曲内容、学生展开对自己未来的畅想 4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教学过程 一、从欣赏的有关常识引入 a、欣赏浅析 师:什么是欣赏生:思考和回答 师:音乐欣赏就是人们通过听觉或视觉等感觉器官对某一音乐作品的诠释和理解的过程,它包括作品所表达的主题思想、音乐内涵、表现手法、曲式结构、音乐要素以及创作人的生平、创作的时代背景等等方面知识。 师:怎样理解音乐欣赏生:讨论和回答 师:1、音乐是一种文化现象,音乐文化反映的是社会现实生活,反过来又作用于社会生活,它是社会意识形态的一方面,一切优秀音乐文化都是人类智慧的结晶,也是人类文明的具体体现;音乐审美活动是一定的时代民族阶段的审美观念、审美情趣、审美价值的具体体现。 2、音乐欣赏可分为三个层次(三者相互联系、相互渗透、很难截然分开) a、官能欣赏即满足于音乐的直觉感受b、情感欣赏即感受音乐各种元素体验理解音乐的情感 c、理智欣赏即不仅体验、理解音乐的情感还能对音乐作品的形式、内容、民族特征,社会价值和艺术价值等作出分析和评价 b、曲作者简介及其代表作 师:曲作者简介,谷建芬﹙1935--﹚原名孙俊卿中国音乐家协会副主席,著名女作曲家,她的一生创作了许多脍炙人口、易于传唱、通俗易懂的歌曲,她的作品热情洋溢、富有朝气、旋律优美、流畅又具有鲜明的特点,深受广大青年朋友的喜爱。 师:那她的代作有哪些 生:思考和回答 师:《年轻的朋友来相会》《妈妈的吻》《思念》《绿叶对根的情意》《采蘑菇的小姑娘》《我多想唱》《那就是我》《今天是你的生日,中国》《烛光里的妈妈》《滚滚长江东似水》《二十年后再相会》等。 c、歌曲创作背景 歌曲《二十年后再相会》是本世纪初作曲家谷建芬老师创作的,是继上世纪八十年代《年轻朋友来相会》后又一成功代表巨作,较《年轻朋友来相会》此歌更加关注人的内心,注重人的内在感情和表露;时代特征鲜明,反映了八十年代的新一辈二十年以后取得的可喜变化;该曲曲调优美、旋律流畅、节奏明快、感彩极为丰富,字里行间渗发出浓郁的时代气息,令人十分陶醉,让人听后情不自禁也想跟上两句。 活动2【活动】歌曲赏析 二、歌曲《二十年后再相会》赏析 a、学生翻开课本48页熟悉旋律和歌词,并集体朗诵歌词 b、视频歌曲《二十年后再相会》 视频过程中师设计问题学生思考,见课件 c、相关知识链接﹙师生问答式,可讨论交流等﹚ 1、歌曲表达的中心思想:﹙只要回答与年轻人奋发图强、积极向上、对美好未来的憧憬等言之有理均可﹚ 2、曲式结构: 起﹙1—8小节﹚承﹙9—16小节﹚转﹙17—24小节﹚和﹙25—32--46小节﹚ 3、音乐的表现要素:有力度、速度、节奏、前倚音、下滑音切分音、弱拍起、反复记号等 d、学唱主旋律等 1、从第17小节开始学唱﹙可由老师用电子琴或钢琴带唱、视频跟唱等﹚ 2、观察图片﹙课本48页及课件﹚ 活动3【活动】知识拓展与小结 三、知识拓展 视听歌曲《年轻朋友来相会》 四、活动 a、两首歌曲的对比及变化 b、赏析后展开联想,学生设计自己的未来、交流等 五、小结 1、学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