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3746692

20.1.1平均数(课时1) 课件+教案+练习

日期:2024-06-16 科目:数学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87次 大小:2300972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20.1.1,平均数,课时,课件,教案,练习
    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平均数》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理解数据的权和加权平均数的概念; (2)掌握加权平均数的计算方法。 2.过程与方法 初步经历数据的收集与处理过程,发展学生初步的统计意识和数据处理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解决身边的实际问题,让学生初步认识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及对人类历史发展的作用。 【教学重点】 会求一组数据的算术平均数和加权平均数。 【教学难点】 理解加权平均数的概念。 【教学方法】 自学与小组合作学习相结合的方法。 【课前准备】 教学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过渡】在小学的时候,我们就接触过平均数 这个概念。而我们日常生活中,也经常能遇到这类问题,比如我们在每次考试结束后要进行横向对比,看本班级在年级中的所排名次如何,自己在本班中排名第几,这就需要知道各科分数这些数据,并要对数据进行处理之后才能得出结论,现在,我们就来回忆一下平均数。2·1·c·n·j·y 1、如何求一组数据的平均数? 2、七位裁判给某体操运动员打的分数分别为: 7.8,8.1,9.5,7.4,8.4,6.4,8.3.如果去掉一个最高分,去掉一个最低分,那么,这位运动员平均得分是多少?【来源:21·世纪·教育·网】 (学生回答) 【过渡】刚刚的问题呢,都是比较简单的问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下更进一步的关于平均数的问题。 二、新课教学 1.平均数 【过渡】通过之前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平均数可以反映一组数据的平均水平,那么,在实际问题中,我们有该如何理解平均数的统计意义呢?21cnjy.com 课本问题1. 【过渡】对于问题(1),我们之前学习过,平均数表示一组数据的“平均水平”。因此我们对这两个应聘者的成绩求取平均值,即能得到两者的综合成绩。21·世纪*教育网 (学生计算回答) 【过渡】通过比较,我们发现,显然甲的成绩比 乙高,所以从成绩看,应该录取甲。但是在生活中,我们会发现,有些时候会侧重其中一点考虑,这个时候又该如何选择呢?我们看一个第二个小问题。21教育网 【过渡】对(2)理解发现,(2)中更侧重于读写,因此,在求平均数时,我们不能像上一个那样,而应该将不同项目的比例考虑进去。2-1-c-n-j-y 对两者的成绩进行比较,我们发现,乙的成绩更好,因此,(2)的情况下应该选择乙。 【过渡】刚刚的(2)中,根 据实际需要对不同类型的数据赋予与其重要程度相应的比重,这其中,2、1、3、4分别称为听、说、读、写四项成绩的权,而相应的平均数则称为加权平均数。 一般地,若n个数x1,x2,…,xn的权分别是w1,w2,…,wn,则 叫做这n个数的加权平均数。 【过渡】想一想,如果这家公司想招一名口语能力较强的翻译,听、说、读、写的成绩按照3∶3∶2∶2的比确定,那么甲、乙谁被录取? (学生计算回答) 【过渡】通过刚刚的计算,大家能总结出算术平均数与加权平均数的区别与联系吗? 【过渡】通过比较,我们发现算术平均数是 加权平均数的一种特殊情况,特殊的地方就在于算术平均数的各项权都是相等的,那么我们如何选择求取这两种平均数呢? (学生讨论回答) 【过渡】在实际问题中,当各项权相等时,计算平均数就要采用算术平均数;当各项权不相等时,计算平均数就要采用加权平均数。【来源:21cnj*y.co*m】 【过渡】通过刚刚的计算,和之前的两个问题相比较,我们能够发现权的作用,权不同,就会得到不同的结果,现在,我们来看一下例1吧。【出处:21教育名师】 课本例1讲解。 【过渡】两名选手的单项成绩都是两个95分与一个85分,为什么他们的最后得分不同? 选手A的95分是演讲能力,B的95 分是演讲内容,而根据题意可知,演讲内容所占的权重比演讲能力所占的权重大,所以A的95分就不如B的95分在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