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3759533

高中语文苏教版选修《游褒禅山记》课件(80张)

日期:2025-10-13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94次 大小:1522944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高中,语文,苏教版,选修,游褒禅山记,课件
  • cover
课件80张PPT。游 褒 禅 山 记 第一课时 王 安 石本文是王安石34岁时的作品。四年后他给宋仁宗上万言书,主张改革政治;十六年后拜相,不顾保守派的反对,积极推行新法。有“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的观点,跟本文“尽吾志也而不能至,可以无悔矣”的观点是一致的,可视为这一观点的发展。本文是王安石34岁时的作品。四年后他给宋仁宗上万言书,主张改革政治;十六年后拜相,不顾保守派的反对,积极推行新法。有“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的观点,跟本文“尽吾志也而不能至,可以无悔矣”的观点是一致的,可视为这一观点的发展。解题 “记”是一种文体,有奏记、游记、杂记。 分为四类: 记游、记事 、记亭台楼阁、记物 本朝人尚理 ———严羽《沧浪诗话》 利用游记进行说理 文体特点: 1、亭台楼阁名胜记: 《岳阳楼记》《醉翁亭记》 2、山水游记: 《游褒禅山记》 《石钟山记》《小石潭记》 3、杂物书画记: 《核舟记》写作背景 本文是王安石34岁时的作品。四年后(1058年)他给宋仁宗上万言书,主张改革政治;十六年后(1070年)拜相,不顾保守派的反对,积极推行新法。传有“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的观点,这跟本文“尽吾志也而不能至,可以无悔矣”的观点是一致的.学习本文步骤: 1 阅读课文。 2 理清作者思路,找出文章的写作线索。 3 逐段阅读,弄清文中字句含义与用法。 4 了解本文写作特色。 5 掌握作者要表达的思想与感情。 6 背诵。课文诵读3 逐段阅读,弄清文中字句含义与用法。6 背诵。初读课文朗读正音1、庐冢(zhǒng) 2、盖音谬(miù)也 3、窈(yǎo)然 4、咎(jiù) 5、无物以相(xiàng)之 6、何可胜(shē ng)道 7、王回深父(fǔ) 8、今言“华(huā )”如“华(huá )实”之“华(huá )”者 理清思路 一(1、2):记叙———游山经过。 二(3、4):议论———游山心得。 三(5):记叙的结尾,补叙同 游者的籍贯、姓名。 研读课文整体感知齐读课文文言文学习要点 字字落实 句句解疑 熟读背诵  第一段重点字词补充注释: 舍:名词作动词 ,筑舍定居 址:山脚 卒:死后 名:名词作动词,命名,起名 乃:副词,表判断,有“为、是”之意。 这里作“在”讲。 阳:山的南面 (也可指水的北面) 褒禅山也叫华山。唐代和尚慧褒开始在山麓筑屋定居,死后葬在这里;因为这个缘故,从那以后人们称这座山为“褒禅”。现在人们所说的慧空禅院,就是慧褒的弟子在慧褒墓旁盖的屋舍。离那禅院东边五里,是人们所说的华山洞,因为它在华山的南面而这样称呼它。距离山洞一百多步,有一块石碑倒在路旁,那上面的碑文已经模糊不清,只有从它残存的字还可以辨认出“花山”的名称。现在把“华”念做“华实”的“华”,原来是读音错了。    第二段重点字词补充注释: 侧:名词作状语 ,从旁边 以:与 “上”“下”“东”“西”连用,表示  时间、方位、数量的界线 深:形容词作名词,深度。 穷:尽,指走尽洞的深处,走到尽头,形容词 作动词 十一:古代分数表示法,即十分之一 或:有的人 明:形容词作动词,照明。华山洞下边平坦空旷,有泉水从旁边涌出,题字记游的人很多,这是人们所说的“前洞”。顺山而上走五六里,有个洞穴幽暗深远,走进洞穴十分寒冷,问它的深度,就是那些喜欢游览的人也不能走到尽头,人们叫它“后洞”。我和同游的四个人拿着火把走进去,进洞越深,前进越困难,然而见到的景象也越奇特。有松气懈怠想要退出的伙伴说:“如果不出去,火把将要烧完。”于是跟他们一起退出洞来。大约我走到的地方,比起那些喜欢游览的人来说,还不到十分之一,然而看那左右的洞壁,来到这里题字记游的已经少了。大概洞更深,那么到达那里的人就更少了。正当决定从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