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3769770

2017年湖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模拟卷(师大附中版)语文(扫描版含答案)

日期:2024-05-01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98次 大小:7397161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2017年,湖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模拟
  • cover
2017年湖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模拟试卷(附中版) 语文 本试题卷共7页,22道小题。时量120分钟,满分100分。 现代文(论述类、实用类)阅读(6分,每小题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近代以来,西风东渐。“五四”以后,西风狂飙。随着中国现代知识分子进一步全面学 习西方先进文明,中国的传统礼教自然成了众矢之的。礼教从古代文化价值体系的高处 跌落下来,变成抬不起头的概念。时至今日,一提到“礼教”,似乎就意味着封建、腐朽、落 后、不平等,是束缚人、摧残人的坏东西,唯恐避之不及;但说起“礼仪”,人们却并不反感 “礼仪”源自典籍《仪礼》—儒家十三经之一,春秋战国时代的礼制汇编。“礼教”,其 原义就是礼仪的教育。然而,在今天的汉语语义场中,礼仪仍是一个正面、光辉的词语,而 礼教则成了个不折不扣的贬义词。礼教所遭受的不公正待遇,造成了今天国人在传承古 代礼仪教育时的尴尬。子曰:“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以礼乐教化人心本来 是礼教的核心内容,自现代以来,却长期无法名正言顺 未熹在《大学章句序》中说:“人生八岁,则自王公以下,至于庶人之子弟,皆入小学,而 教之以酒扫、应对、进退之节……”这里的小学教育,其主要内容就是礼教,也就是学习在 家里和社会的日常生活中的基本礼仪,比如如何为人处世、待人接物等。 清代秀才李毓秀根据《论语·学而》篇中“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 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的文意加以引申扩展,编写了一本浅易的韵文读物—《弟子 规》。这本久已不闻的小册子,近几年重新兴起,受到市场的热烈欢迎。与此同时,它也引 发了激烈的争议 斥之者以为它所宣扬的是愚忠愚孝的腐朽礼教,这泛起的沉渣必将毒害儿童的健康 成长。比如,从“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到“亲有过,谏使更,怡吾色,柔吾声,谏 不入,悦复谏,号泣随,挞无怨”,这里只有子女单方面对父母的义务,没有父母对子女的责 任。这太不公平! 看来,反对者们恐怕存在一个很重要的误解。在古代,中国人一般都是把人纳入到 个“关系网络”中来考量的。因此,一个男子的身份可以同时是儿子、父亲、丈夫、领导、下 属和朋友。若强调这位男子作为儿子的义务,并不涉及什么平等不平等的问题。另外,就 “父慈子孝”的伦理要求而言,对成人的要求其实比小孩子高得多。 很多人都认为,受传统礼教的影响,中国孩子至今仍接受着既多又严的规矩和纪律的 教育,丧失了自由之个性;西方则没有礼教,孩子们没有束缚,比较自由任性。实际情况却 并非如此。在阶层相对固化的西方,“礼不下庶人”,贫民阶层在礼仪和规则的教育上确实 比较随意;但精英阶层的孩子都必须接受非常正规而严格的训练。无论是在知识能力的 学习上,还是在礼仪规范的训练上,英美那些优质私立中小学的要求都远远高于贫民区的 公立中小学。为培养出懂礼仪、有修养的绅士或淑女,英国的不少私立中小学甚至现在仍 保留着传统的体罚制度。 今天,我们重新重视传统的礼教,当然不是要复古几千年前的礼仪规范。“周虽旧邦, 其命维新。”礼的具体内容,总是要与时俱进,跟不断变化的社会生活相适应的,但是,礼所 蕴涵的精神实质———对他人的尊重”,则是普遍和永恒的。 (节选自2016年08月06日《光明日报》钱翰的文章,略有改动) 语文试题卷(附中版一)第1页(共7页)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