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奇妙的克隆》配套课件精品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系列精品教学课件 17.奇妙的克隆 作者 感知 阅读1 阅读2 阅读3 阅读4 扩展 你认识它吗? 教学目标 1.快速筛选信息,逐步提高科普文的阅读能力。 2.理解本文的主要信息:克隆的概念以及克隆技术发展的过程。 3.掌握本文的说明顺序,把握本文所运用的说明方法。 教学重难点 1.了解有关克隆的知识和克隆研究的动态。 2.开展绘图表比赛,充分理解克隆技术的本质以及这项技术发展的渐进过程。 教学过程: 作者:谈家桢(Tán zhēn),我国现代遗传学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 预习课文 整体感知 本文是什么文体?说明文 说明的是什么内容 关于“克隆”的科学知识。 阅 读1:隆是什么 朗读正音 一个细菌经过20分钟左右就可一分为二;一根葡萄枝切成十段就可能变成十株葡萄;仙人掌切成几块,每块落地就生根;一株草莓依靠它沿地“爬走”的匍匐茎púfújīng,一年内就能长出数百株草莓苗……凡此种种,都是生物靠自身的一分为二或自身的一小部分的扩大来繁衍yǎn后代,这就是无性繁殖。 一个细菌经过20分钟左右就可一分为二;一根葡萄枝切成十段就可能变成十株葡萄;仙人掌切成几块,每块落地就生根;一株草莓依靠它沿地“爬走”的匍匐茎,一年内就能长出数百株草莓苗…… 举这些例子是为了说明什么?说明什么是“无性繁殖”。 无性繁殖的定义是:生物靠自身的一分为二或自身的一小部分的扩大来繁衍后代,这就是无性繁殖。 采用举例子的方法来说明什么叫做“无性繁殖”,有什么好处?把高深的科学技术说得生动形象,明白晓畅———深入浅出。 无性繁殖的英文名称叫什么?起源于何处?原意是什么?无性繁殖的英文名称叫“Clone”,音译为“克隆”。英文的“Clone”起源于希腊文“Klone”。原意是用“嫩枝”或“插条”繁殖。 今天“克隆”有哪两个含义?无性繁殖;无性繁殖出的一群个体.又名“无性繁殖系”,简称无性系。 与“无性繁殖”相对的概念是:有性繁殖 “有性繁殖”的定义是:依靠父母双方提供性细胞、并经两性细胞融合产生后代的繁殖方法就叫有性繁殖。 孙悟空经常在紧要关头拔一把猴毛变出一大群猴子。按照上述理论,这种猴毛变出的猴子应该叫做———克隆猴。 可以这样说,关于克隆的设想,我国明代的大作家吴承恩已有精彩的描述———孙悟空经常在紧要关头拔一把猴毛变出一大群猴子,猴毛变猴就是克隆猴。 作者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把深奥、枯燥的科学道理说得深入浅出而又富有情趣。 小结:为了说明“克隆是什么”,作者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举例子:以细菌、葡萄、仙人掌、草莓为例说明什么是无性繁殖。 下定义:无性繁殖、克隆。 作诠释:克隆一词的来源及解释。 引资料:西游记》中的猴毛变猴就是克隆猴(其实是举文学名著中的例子)。 阅 读2 克隆鲫鱼出世前后 给加红色的词语注音 英国牛津大学的科学家已经在1960年和1962年,先后用非洲一种有爪的蟾蜍chánchú (非洲爪zhǎo蟾)进行过克隆试验。 蟾蜍:一种两栖动物,体表有许多疙瘩,内有毒腺,俗称癞蛤蟆。 填表:这节写了哪几项研究成果 时间 谁 克隆什么 1979年春 中科院武汉水生生物研究所的科学家 鲫鱼 1960年和1962年 英国牛津大学的科学家 爪蟾 1978年 我国著名学者童第周 黑斑蛙 ——— 克隆鲫鱼的那个研究所 鲤鲫鱼 ——— 美国和瑞士的科学家 小灰鼠 这一节运用了什么说明顺序 为什么不以时间先后来写呢 有两条线索: 1、中国的“克隆试验”写到外国的“克隆试验”———突出反映我国科学家在克隆研究中的成就和贡献。 2、从鱼类、两栖类再到哺乳类———便于认清克隆技术发展的脉络。 科学研究需要严谨、精细、楔而不舍的态度与精神,请从第一段中找出反映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