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3821495

广东省深圳市福田云顶学校八年级音乐教案:草原放歌

日期:2025-05-13 科目:音乐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69次 大小:131508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
广东省,深圳市,福田,学校,八年级,音乐
  • cover
青藏高原 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草原放歌1《青臧高原》 教学目标: 1、学生能够理解《青藏高原》的歌词内涵,进一步了解藏族民歌的音乐风格。 2、学生能运用恰当的速度、力度、音色有表情地演唱。 3、在理解和掌握歌曲的基础上,能够运用其它艺术形式对歌曲进行诠释和表现,提高创造力。 教学重点: 学唱《青藏高原》,并了解歌曲所要表现的内容和音乐风格。 教学难点: 能运用恰当的速度、力度、音色自信地、有表情地演唱。 教学方法: 1、利用多媒体课件,采用视听相结合的方法,使学生充分感受歌曲情绪和音乐风格,理解歌曲内容。 2、采用分段学唱的方法,再通过反复聆听录音范唱,使其掌握歌曲。 3、充分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发挥学生的表现能力和合作能力,尝试用不同的艺术形式来表现歌曲。 教材分析: 这是作曲家张千一创作的一首歌曲。以明朗高亢而富有藏族风格的旋律,热情地歌颂了美丽庄严的青藏高原,表达了对祖国锦绣山川的眷恋、热爱之情。 全曲为羽调式;节拍以四四拍子为主,间插以四二、四三拍子,引子为散板;曲式结构为有引子、前奏的二段体。 引子开始,由人声合唱出一个明朗、高亢、山歌风的衬腔,把人们带入到辽阔的青藏高原的意境之中。接着,由器乐演奏深化了这一音乐主题。 A段由起承转合的四个乐句构成。第一乐句作为全曲音乐主题的集中体现,具有秀美、明亮、亲切的特征;第二乐句继续承接着这一特征,切分节奏的运用使之更具活力;第三乐句作为一个转折,主要在前半句的音区和旋律音调上发生了变化,较低的音区和较为低回委婉的旋律,使感情表达更显真挚;第四乐句开头出现的后半拍起唱的节奏,使之既富有变化,又富有动力,后半乐句的旋律与第二乐句的结尾相同,使之具有“合”部的特征。 B段以宽广的衬腔开始,接以和引子相同的五度跳进为特点的藏族山歌音调,并以此贯穿于B段的各个乐句,使歌曲的明朗、高亢的山歌风格得以更为鲜明的体现。在第二段歌词的最后,还以扩充节奏和提高音区、扩展旋律的手法,变化重复了结尾乐句,把音乐情绪推向高潮,尽情地抒发了对青藏高原的赞美、热爱之情。 教学流程示意图: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l?在中华民族的大家庭里,生活着五十六个能歌善舞的兄弟民族。和汉族一样,民歌也是各少数民族音乐中最基本的音乐形式。民歌流传广,数量多,始终伴随着各民族群众的生活,表达人们喜怒哀乐的情感,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民歌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地域特色。下面,老师播放几个歌曲片段,大家来听一听、辨一辨,它们是哪个地区的民歌。 (播放:阿拉木汗、嘎达梅林、拉萨谣。) l?刚才我们听的三首民歌,都来自祖国的西部边疆。今天,老师先带大家去一个神秘的地方。 二、?导入《青藏高原》 (放课件) 听了《青藏高原》这首歌,谈谈你对歌的感受以及对高原和西藏的感受。 (可以用简单的词语来回答。) 歌词极富意境,音乐充满激情,以浓郁的藏族民歌风格,表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容,赞美了永恒不变的生命之恋。 引子:听起来悠远高亢、豪放宽广、节奏自由; 主部:节奏平稳规整、疏密相间、旋律委婉悠扬、起伏跌宕。(高原、雪山、湖泊、蓝天、庙宇、藏经、喇嘛、圣徒、神秘、圣洁、美丽) l?师:青藏高原是我国四大高原之一,它被称为“世界屋脊”,“远看是山,近看成川”是青藏高原地表形态的真实写照。她是“名山之宗,江河之源”,在我们这个星球上给人一种莫名诱惑。 西藏,位于中国西南边疆,青藏高原西南部,与缅甸、印度、不丹、锡金、尼泊尔等国为邻,面积约占全国面积的六分之一。人口236万,是中国人口密度最小的省份。有藏族、门巴、纳西、珞巴、回等民族。藏族占90%以上。自治区首府为拉萨。 (多媒体显示青藏高原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