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8张PPT。第二单元:乐海泛舟目录摇篮曲G大调小夜曲鳟鱼鳟鱼五重奏室内乐室内乐室内乐和协奏曲这两种音乐体裁的发展历史远比交响诗更早、更久远。室内乐始于17 世纪,而协奏曲则始于16 世纪。它们在欧洲经历了多种流派的创新和锤炼,形成了各自独特的音乐表现形式及风格,同时也蕴含了丰富的音乐文化内涵。 勃拉姆斯的《摇篮曲》是一首德国传统民歌风格,抒情歌曲,作于1868 年。歌曲通过强弱拍子的起伏来塑造摇篮摇摆、晃动的形象。歌曲的旋律优美抒情,语气安详平缓,情绪亲切、温柔、恬静、细腻,勾画出一幅母亲对孩子亲切祝福的动人画面。聆听这首歌曲,会使人联想到一位母亲坐在摇篮旁边,用手轻轻地晃动着摇篮,以亲切对话的语气,唱着催眠的歌曲,表达着人类最崇高的感情———母亲对孩子慈祥的爱,也使我们深深地感受到温馨、甜蜜、平和、美好的情绪。《摇篮曲》背景资料 勃拉姆斯在指挥汉堡女声合唱团的时候,认识了当时还是单身的法柏夫人。法柏夫人有着一副靓丽动听的歌喉,她非常喜欢演唱鲍曼创作的维也纳风格的圆舞曲。1868 年,勃拉姆斯得知法柏夫人生了她的第二个男孩,就想给她写一首摇篮曲以示祝贺。于是,勃拉姆斯从《德意志儿童绘画读本》中选了一首诗,并将其修改成后来的歌词,又将法柏夫人喜欢的圆舞曲体裁稍加变化,配上具有切分节奏的伴奏音型,这首颇负盛名的《摇篮曲》就诞生了。勃拉姆斯勃拉姆斯(1833—1897) 德国作曲家、钢琴家,欧洲浪漫乐派后期的代表人物之一。在欧洲音乐文化史上,他曾与巴赫、贝多芬齐名,被称作“德国三B”(因为三人的姓氏第一个字母都是“B”)。由此可见勃拉姆斯在欧洲音乐史上的重要地位。 勃拉姆斯是一位热爱民族音乐、追求古典精神的作曲家。其主要作品有交响曲、协奏曲、弦乐四重奏、钢琴小提琴奏鸣曲、艺术歌曲及合唱等。在他的创作中力图维护德、奥音乐的传统,和同时代的作曲家相比,他追求内在的感情和深刻的表现,反对浮华的表面效果,风格质朴、严肃,作品富有哲理性。他在继承传统的同时,又汲取了浪漫主义的精华,创作出了许多有个性的、表达强烈民族感情和爱国主义思想的作品,成为19 世纪下半叶德国音乐文化中的杰出代表。 勃拉姆斯一生从未间断过艺术歌曲的创作,数量最多并最具影响的是抒情歌曲和民歌改编曲(近200 首)。它们直接继承了舒伯特和舒曼的艺术歌曲的传统,感情真挚而朴实,声乐和钢琴部分的结合完美。他记录、整理并完成的《德意志民歌集》是对德奥民间音乐文化研究的重要贡献。G大调弦乐小夜曲(第一乐章)背景资料 莫扎特一生写了13 首小夜曲(有人说是14 首)。这些小夜曲都是多乐章的器乐套曲,并且大多采用室内乐的形式在王公贵族的宫廷府邸里演奏。《G 大调弦乐小夜曲》是莫扎特所写同类体裁中的最后一部作品,完成于1787 年8 月10 日。这部作品原为五个乐章,因丢失了第二乐章,仅存下现有的四个乐章。由于这部作品的创作手法简练、作曲技巧精湛而娴熟、乐曲结构严谨而规整,胜过了他此前创作的所有同类作品,所以流传最广,也最受欢迎。莫扎特莫扎特(1756—1791)奥地利作曲家,维也纳古典乐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出生于奥地利萨尔茨堡一个宫廷乐师的家庭。4 岁开始学习钢琴,5 岁开始作曲,6 岁随父亲在欧洲各大城市演奏,并轰动了欧洲乐坛,因而被誉为“音乐神童”。8 岁创作了一批奏鸣曲和交响曲,11 岁创作出第一部歌剧,此后相继写出了大量音乐作品。1773 年任萨尔茨堡大主教宫廷乐师,因不甘忍受屈辱的仆从地位,于1781 年愤然辞职,在维也纳定居,专事音乐创作。由于繁重的创作、演出和贫困的生活损坏了他的健康,仅仅活到36 岁就过早地离开了人世。他的音乐作品成为世界音乐宝库中的珍贵遗产,也因此成就了他在维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