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3835508

第1课 画家乡的风景 教学设计 (3)

日期:2024-06-26 科目:美术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100次 大小:120486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
1课,家乡,风景,教学设计
  • cover
第1课 画家乡的风景 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初步了解风景画作品中的情感因素,体验绘画作品中的情感表现。 2.通过对作品的透视规律分析与学习,加强对透视在作品中的运用。 3. 能通过图片或作品,表现出透视规律的风景作品。 二、过程与方法: 学生通过观察分析掌握透视现象与规律,感受在绘画作品中表现出的空间感,通过精心设计问题,探讨,扩大学生参与性,在表现中实现学生的理解与掌握。形成初步的表现与运用意识。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分析作品,感受作品所给予的情感因素,并初步理解风景画中描绘的情感表现力。 2学情分析 在第一学期的学习下,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绘画基础与审美能力,但是还不能准确的把握与描绘,这需要老师正确的引导和启发,才能挖掘出学生的创意与潜力。 3重点难点 四、教学重点: 1、理解风景画中的情感因素; 2、掌握风景画中的透视,能运用透视表现于风景作品中。 五、教学难点: 如何把自己的理解通过作品表现出。 4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检查学生的学习用品。 (二)导入新课: 1、观察思考,交流体验 (1)、欣赏家乡自然风景。(展示图片,学生欣赏) (2)、生活中空间的表现。 (3)、作品对比:问:哪一张作品更有空间感 体会如何在平面的二维空间表现出立体的三维空间。 板书课题《画家乡的风景》 (三)讲授新课: 1、作品欣赏与激发兴趣: (1)、欣赏朝戈《草原的路》给你什么感觉 (2)、体会作品所表现出的对家乡的情感。(表现出草原的辽阔,一望无际的感觉,表达了草原人的宽广的胸怀。) (3)、分析作品中的透视现象。 ①前后景物距离的宽窄变化, ②纵向斜线消失于地平线上 (4)、生活中透视现象。(图片展示,学生回答。) 想一想:画家是怎样在一张纸上面表现出了如此广阔的美景的 2、学习透视与掌握方法: (1)、透视: 研究视觉空间变化,解决在平面上表现立体空间的问题,(学生自主学习教材第3页透视的概念,强调关键词)帮助学生理解学习透视的目的。 (2) 透视的基本术语: ①视平线:就是画面与眼睛平行的水平线。 ②视 点:就是画者眼睛的位置。 ③消失点:就是在透视中延伸到视平线上的点,又叫灭点。 (3)、透视的基本方法: ①平行透视(一点透视)。 ②成角透视(二点透视) (4)、小 结: 在画面上具体表现为:近大远小,近高远低,近宽远窄,近实远虚。 3、分析霍贝玛的作品《村道》 (1)、画面中都有哪些景物 (小路、树、房屋、田地、人、蓝天白云) (2)、画面主要描绘了什么 (小路和树)好,我们来看看小路和树,从近到远有什么变化 (小路越来越窄,最后消失于一点) (3)、树发生了什么变化 (近处的高,远处的低) (4)、通过画面你能感受到什么 (浓郁的生活气息。) 4、演示作画步骤:(选择一幅风景画或照片) 第一步:用铅笔观测透视线条的角度和方向。 第二步:先从主体入手再进行细节刻画。 第三步:调整画面效果(添加颜色)。 (四)、学生实践与创作表现: 可参照相关风景图片,用铅笔或油画棒画一幅风景速写。要求:透视关系正确,能表现出画面的空间感,表达出你对家乡的热爱。 (五)、评一评与说一说, 生生互评;教师点评。(优秀作品展示在黑板上) (六)、总结整理与课后拓展 总结本课知识点及学生的表现,鼓励学生继续完善;观察生活,网上收集资料,完善自己的不足。下节课讲解有关风景画构图。 同学们,只要你们留心观察,你会发现你的身边处处都是美景,让我们用眼睛发现美,用心灵感受美,用画笔描绘美。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