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3835510

第1课 画家乡的风景 教学设计 (5)

日期:2024-06-26 科目:美术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65次 大小:120256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
1课,家乡,风景,教学设计
  • cover
第1课 画家乡的风景 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通过对风景画的欣赏,感受祖国的壮美风光,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注重学生对风景画的情感体验。从风景画中认识平行透视和成角透视,用多媒体课件展示透视的规律,深化学生对风景画中基本透视现象的把握。尝试用平行透视和成角透视的规律,画一幅家乡的风景画。 2学情分析 通过欣赏家乡风景,激发学生对家乡的回忆,通过画家乡风景画,表现情感,进而表现立体空间关系。 3重点难点 1、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在文字、音乐、范作的启发下,联系家乡实际,合理想象,画出家乡的风景。 2、创设教学情景以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自主组织课堂讨论,培养学生对美术作品的评鉴能力。 4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美景欣赏,导入新课 欣赏一组清新美丽的风景画。 一幅幅优美的画面让我们感受到了祖国的秀美山河,让我们陶醉于大自然的美景之中。如果让你用画笔去表现这些美景,你该怎么画呢 活动2【活动】合作探究 1、分析油画作品,了解风景画中的透视现象: 欣赏并分析表现内蒙古草原壮美风情的油画作品《草原的路》 分小组讨论这幅作品的构图 学生回答教师归纳: 辽阔草原上草地的形状由宽变窄向远方延伸,构成小路的斜线消失于地平线上。 2、看线条结构图,说出使画面产生前后空间感的秘密是什么 (课件线条演示) 学生回答老师补充:前后景物距离的宽窄变化,纵向斜线消失了的现象。 将上图中的斜线改为直线,感觉有什么变化 (课件线条演示) 归纳总结:水平线的距离变化产生空间深远感,这两种空间感的变化体现了风景画中的透视。 活动3【讲授】精讲点拨 1、透视概念 透视是一门研究视觉空间变化规律的学科。在绘画中,艺术家借助透视的知识来解决在平面上表现立体空间的问题。透视的基本方法有:平行透视和成角透视。 2、分析总结平行透视及规律 欣赏两组图片,分小组讨论,找出共同点。(课件线条演示) 从第一幅中看出:小路的宽度由宽变窄,大树由高变矮,树间距也越来越小。 第二幅图中看出:路灯由高变低,公路由宽变窄。 总结透视的规律:近大远小,近高远低,近宽远窄。 3、认识心点、视平线 以油画作品《村道》为例分析心点、视平线。(课件线条演示) 刚才说到小路由宽变窄向远处延伸,到最远处它会相交于一个点,我们把这个点叫做心点。心点是在人眼睛正前方的画面上,处于视平线上,它是平行透视的消失点。 视平线是与眼睛的视线等高,所以称为视平线。它是通过心点所做的一条水平线,在画面上是假设的一条横线。这两幅图片的透视关系就是平行透视。 学生欣赏体现平行透视的风景画,找出心点、视平线。 4、探究平行透视,看立方体透视示意图 5、分析总结成交透视及规律 观察下图,猜猜有几个消失点。 (有两个消失点,看立方体透视示意图。) 连接左右两个消失点的线就是视平线。(课件线条演示) 一般在建筑物中体现的成角透视比较明显。 欣赏体现成角透视的图片,分析与平行透视的共同点,找出左右两个消失点。 总结成角透视的规律:两点消失、近大远小、近高远低、近宽远窄。 活动4【练习】巩固练习 尝试用平行透视和成角透视的规律,画一幅自己家乡的风景画,注意表现出透视关系, 播放背景音乐《家乡》。 活动5【测试】展示与评价 最后请同学们展示自己的风景画作品,并向大家介绍你家乡的美景和你在哪里运用了透视关系,小组之间对作品进行相互评价,学习交流,取长补短,更进一步加深理解和体验透视的基本规律。 活动6【作业】课后拓展 总结本课要点,将学生作品中出现的透视问题与学生一起及时修正,更进一步加深理解和体验透视的基本规律。如果有不理解或不明白的地方,可以通过百度去网上搜索有关绘画中的透视,或者搜索手绘绘画的透视原理(演示视频)。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