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3891368

人教版地理一轮复习第21讲 城市化(课件+讲义+课时作业)

日期:2024-04-30 科目:地理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36次 大小:4561017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人教,地理,一轮,复习,城市化,课件
    第21讲 城市化  1.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 2.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授课提示:对应学生用书第126页 一、城市化的进程 1.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 (1)概念:人口向城镇集聚和城市范围不断扩大、乡村变为城镇的过程。 (2)驱动力 驱动力 含义 因素 推力(乡村) 使人群离开乡村的因素 人口增长快,对土地压力大;收入低,社会服务短缺;自然灾害等 拉力(城市) 吸引人群来到城市的因素 就业机会多,社会福利保障程度高,文化设施齐全,交通便捷 (3)标志: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 (4)意义 ①带来了聚落形态的变化。 ②带来了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等的巨大变化。 ③是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是社会进步的表现。 特别提示 城市化不只是表现为城市人口的增多,还表现在城市用地规模的扩大,劳动力向第二、三产业转移,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观念的转变。 二、世界城市化的进程 1.时间变化 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随时间的变化可以表示为一条稍被拉平的“S”形曲线。 阶段 特点 A:初期阶段 城市化水平较低,发展较慢 B:中期阶段 城市化推进很快,出现很多城市化问题 C:后期阶段 城市化水平较高,城市人口比重的增长趋缓甚至停滞 2.地区差异 (1)大部分发达国家:处于城市化的C(填字母)阶段。 (2)大部分发展中国家:处于城市化的A和B(填字母)阶段。 三、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1.城市对自然地理环境要素的改变 (1)生物多样性减少。 (2)水质、水量和地下水运动发生变化。 (3)废渣影响城市土地质量。 (4)出现城市“热岛”现象,密集的建筑群,影响日照、风速和风向。 2.城市环境质量下降:包括大气污染、水污染、垃圾污染和噪声污染等。 3.改善措施:建设和发展生态城市等。 1.郊区城市化   市区人口激增、地价上涨、交通拥挤、环境污染加重等问题,使部分市区人口迁往环境较好的郊区。 2.逆城市化   人们对居住环境质量要求提高,小城镇基础设施的完善,现代交通的迅速发展,城市中心地价的上涨和环境恶化,使部分人口由城市迁往乡村或小城镇。 3.城市建设前后对地表径流的影响   城市建设后,随着城市范围的扩大,植被覆盖率降低,地表的硬化,不仅减少了水分蒸发,而且使地表径流无法下渗而增加地表径流量,易引发城市内涝问题;同时减少了地下径流量,这样使城市的可用水量大大减少。 授课提示:对应学生用书第127页 考点一 城市化进程 ——— 城市化进程示意图 1.城市化进程的空间差异 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是导致城市化差异的直接原因。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其城市化进程也不同,具体分析如下: 国家类型比较项目 发达国家 发展中国家 起步时间 早晚 早(英国最早,从18世纪中叶开始) 晚(20世纪中叶以来) 原因 工业化早 国家独立较晚,工业化晚 目前速度 快慢 趋缓(甚至停滞), 快 原因 城市化已推进到相对成熟阶段 民族经济发展,人口增长迅速 城市人口比重 大小 大(70%以上) 小(不到40%) 原因 起步早,城市化水平高 起步晚,城市化水平低 所处阶段 后期成熟阶段 初期阶段和中期加速阶段 城市化表现及原因 表现 逆城市化现象 城市发展不合理 原因 人们对环境质量的要求提高,郊区基础设施完善 城市经济畸形发展,人口增长快,农村劳动力过剩 2.城市化、郊区城市化、逆城市化和再城市化的区别 城市化 郊区城市化 逆城市化 再城市化 时间 19世纪~20世纪 20世纪50年代~70年代 20世纪70年代~80年代 20世纪80年代以后 表现 人口由乡村迁往城市,农村地域转化为城市地域 人口由市区迁往郊区 人口由市区迁往农村和小城镇 人口迁回市区 成因 城市的拉力和乡村的推力 市区人口激增,地价上涨,交通拥挤 为追求更好的生活环境 开发中心区,高科技产业、第三产业的发展 图解 郊区城市化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