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3919768

2018版高考地理复习学案:第16章 区域经济发展

日期:2024-04-29 科目:地理 类型:高中学案 查看:94次 大小:2244404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2018版,高考,地理,习学,16章,区域
  • cover
第一讲 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 [考纲展示] 区域农业生产的条件、布局特点、问题,农业持续发展的方法与途径。 授课提示:对应学生用书第209页 [基础梳理] 一、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地理条件 1.气候条件 2.地形、土壤条件 (1)地形:高原、平原、山地等地形,利于农业进行多种经营。 (2)土壤:黑土、黑钙土广布,土壤肥沃,利于农业生产。 3.社会、经济条件:工业基础好;交通发达;人口密度较低。 二、农业布局特点 1.三大农业区域的划分依据:气候、地貌、植被和土壤等农业生产的自然条件差异及农业生产方式的不同。 2.主要农业生产区域 (1)耕作农业区:主要分布在A松嫩平原,B三江平原,C辽河平原;作物主要有玉米、大豆、小麦、水稻等。 (2)林业和特产区:主要分布在D大兴安岭,E小兴安岭,F长白山区。 (3)畜牧业区:主要分布在西部高原、松嫩平原西部及部分林区草地。 三、商品粮基地建设 1.地位 (1)东北地区是全国最大的、比较稳定的商品粮基地。 (2)三江平原是我国粮食商品率最高的商品粮生产基地。 2.突出特点 (1)大规模机械化生产。 (2)地区专业化生产。 四、农业发展方向 1.存在的问题:人口激增、高强度的农林开发,造成土地的不合理利用,导致农业生态环境退化。 2.农业发展遵循原则 (1)坚持开发、利用与治理、保护相结合。 (2)坚持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的统一。 3.农业发展方向 区域 发展方向 平原区 面向国内大宗农产品需求市场,继续强化商品粮、豆等大宗农产品的生产,以确保国家粮食需求 西部草原区 围绕生态建设与增加农牧民收入两大主题,结合退耕还林、还草工程的实施,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和舍饲畜牧业 山区 以森林资源保育为核心,多元开发特色农业产品,在半山区实现“立体开发”,在山区发展特色农业和特色产品配套加工业 [图文拓展] 1.东北地区农业生态环境问题分布 20世纪以来,高强度的农林开发造成土地的不合理利用,导致农业生态环境退化,如水土流失、黑土退化、土地沙化和盐碱化、草原退化等。 2.东北地区黑土地水土流失   (1)危害:使土壤肥力急剧下降,土壤板结,可耕性越来越差,造成农业生态环境退化。 (2)自然原因:夏秋季暴雨冲刷,春季风蚀;地形起伏大;土壤孔隙大;平原地区植被覆盖率低。 (3)人为原因:毁草毁林;土地不合理利用;缺乏生态保护意识。 建立湿地保护区,保护好现存的天然湿地;对已经围垦的湿地逐步退田还湿;采取工程措施恢复已经退化的湿地。 授课提示:对应学生用书第210页 考点一 东北地区农业发展条件的分析 1.自然条件 特征 影响 气候条件 温带湿润、半湿润季风气候 制约着一个区域农业的生产品种、耕作制度和生产季节等,水热条件基本可满足作物一年一熟;农作物易受到低温冷害的影响 地形条件 平原、山地、高原相对完整 为农业多种经营提供条件;山地丰富的森林为我国三大林区之首;东北平原面积居我国三大平原之首;西部高原地势平坦,降水较多,是优质草原牧场 土壤条件 黑土、黑钙土广泛分布,土层深厚,有机质含量高 肥沃的土壤有利于农业生产,使东北地区粮食单产较高,是东北地区成为全国重要商品粮基地的条件之一 2.社会经济条件 3.区域农业发展条件的分析思路 (1)从地形、气候、土壤等自然条件方面,分析该区域适合发展哪些类型的农业以及种植哪些作物。 (2)综合考虑该区域社会经济条件,如区位、交通、市场等方面,从上一步已确定的农业类型及作物中选取单位产值最高且对当地生态环境无害的一部分。 (3)要注意区域内部自然及社会经济条件方面的差异,合理布局小区域农业。 (4)关注重要农业区域农业发展过程中的生态问题及发展障碍。 根据材料和下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很多中药材生长习性独特,有的喜阴,有的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