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人类对和平的追求 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联合国的建立背景、建立过程,联合国的宗旨、原则,联合国的主要机构及职能、联合国的作用等问题 2学情分析 本课引言先以形象的联合国徽和联合国歌让学生建立起对联合国这一国际性组织的认识。文字部分主要介绍了联合国建立的时代背景和主要作用。 3重点难点 重点:联合国的建立及其维护世界和平的行动。 难点:认识联合国维护世界和平的巨大贡献以及当今世界局部地区动荡、战争的现实。 4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课前导入 教师可充分利用导言所提供的资源进行导入。 一可以通过分析本单元引言中出示的联合国徽的含义(见图画说明)导入。 二可以通过与学生共同感受联合国歌的歌词内涵(见教材导言或资料与注释)引入课题。在利用联合国歌词时,可特别提请学生注意歌曲的词曲作者,并可设计问题———战后美苏两国已经从反法西斯的盟友转变为意识形态对立的敌人,但这首联合国歌的词曲作者却恰恰来自这两个对立国家,说明了什么 从而使学生认识到,对世界和平与安宁的渴望是不分种族、国界和意识形态的,是人类的共同愿望。 活动2【讲授】讲授新课 “联合国的成立”一目内容主要建议教师为学生理清联合国从产生建立设想到正式建立的整个过程。其间要特别关注确定联合国宗旨与原则的筹备会议。在讲述过程中,学生比较熟知的一些历程可结合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重要会议与宣言进行说明,使学生更易迁移知识。对于学生较为生疏、但在联合国建立过程中占有重要地位的会议———敦巴顿橡树园会议,则可通过教材中“历史纵横”栏目的相关内容进行较为详细的分析讲解。 “20世纪联合国的‘维和行动’”一目建议教师向学生客观说明和分析联合国在维和历程中由最初的“不力”逐渐发展为“有力”的实际原因和情况。联合国自诞生之后的维和行动已多达数十次,故教材只择取了具有代表性的例证,如第一次维和行动、第一支维和部队、第一次强制性通过决议等。此外,还选取了当今国际局势的热点地区———中东地区在发生战争危机时,联合国是如何积极斡旋化解危机的典型事件,有力地说明了联合国在维和问题上的决心和毅力。在讲授中建议教师可选择如下方法:① 补充相关历史资料和时事新闻资料(文字、图片、影像等),使学生对联合国维和行动之艰难、决心之坚定、成果之大有更加充分和深刻的认识。在此,教师还可引用联合国秘书长安南在2002年国际和平日纪念会上对所有国家和人民在9月21日全天停止战争行动的呼吁:“24小时虽然时间不长,但是足以让全世界的领导人听到人民渴望和平和温饱的声音。这24小时可以给救援人员一个安全的空隙提供必要的服务,可以给调停者一个机会去实现更广泛的休战,也可以让那些介入冲突的人去反省暴力行为是否明智。”借以提升学生对于世界和平主题认识的深刻性。② 利用教材“历史纵横”栏目对联合国维和行动的介绍,同时结合“课文注释”中的“联合国维和行动”内容对其做深入分析,使学生更加全面地了解联合国维和部队的情况。③ 利用教材中“中国维和部队到达刚果(金)”的图片引入中国在联合国维和行动中的作用,一方面可以说明联合国维和行动的情况,另一方面也能够让学生认识到中国在此项事业上做出的努力。教师可补充相关史实,如2004年10月,中国向海地派驻第一支防暴维和警察部队,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德国《法兰克福汇报》说:“这是中国首次派遣成建制维和警察防暴队参与联合国的维和行动,也是中国首次向西半球派遣维和部队,并且派遣的警察人数比历次都多。中国正努力表明自己是热心和负责任的联合国成员,准备承担更多义务。” 英国《泰晤士报》说:“这次行动被认为是中国努力提高在全球的地位而迈出的重要一步。” “人权宣言和推动非殖民化”一目建议教师结合《世界人权宣言》和《消除一切形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