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3955898

2017_2018学年高中语文诗歌之部教师用书(打包21套)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日期:2024-05-02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学案 查看:65次 大小:6647389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2017,21套,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选修,人教,新人教
    拟行路难(其四) 一、字音认读 1.拟行路难(nǐ) 2.酌酒(zhuó) 3.踯躅(zhí zhú) 4.金樽(zūn) 5.珍馐(xiū) 6.投箸(zhù) 7.鲍照(Bào) 8.歧路(qí) 9.济沧海(jì) 二、词语积累 1.泻水置平地     泻:倾,倒 2.各自东西南北流 自:向 3.人生亦有命 命:命运,命数 4.安能行叹复坐愁 安:怎么 5.举杯断绝歌路难 断绝:停止 6.吞声踯躅不敢言 踯躅:徘徊不前 三、佳句诵读 1.泻水置平地,各自东西南北流。 2.人生亦有命,安能行叹复坐愁? 3.酌酒以自宽,举杯断绝歌路难。 4.心非木石岂无感?吞声踯躅不敢言。 ? 说作者 (一)简介:鲍照(约415-470),字明远,东海(今山东郯城西南)人。鲍照一生很不得志,但他的诗文,在生前就颇负盛名,对后来的作家更产生过重大影响。诗、赋、骈文都不乏名篇,而成就最高的则是诗歌,其中乐府诗在他现存的作品中所占的比重很大,而且多是传诵名篇。鲍照擅长诗赋和骈文,尤善乐府,作品风格俊逸,对唐代诗人李白等影响较大。 (二)作品:最有名的是《拟行路难》18首,赋代表作《芜城赋》,文代表作《登大雷岸与妹书》和《梦还乡》,著有《鲍参军集》十卷。 (三)评价:南朝宋文学家,与谢灵运、颜延之并称“元嘉三大家”。 ? 寻背景 鲍照生活在一个讲求门第出身的时代。门阀制度下,选拔官员并不依据才干品德,而是依据门第的高下、血统的贵贱。因此,寒门庶士极少获得任职高官的机会。于是产生了“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的奇特现象。门阀制度成为阻挡寒门庶士通向仕途、实现人生理想的一堵难以翻越的高墙。 鲍照出身低微,受尽了歧视和打击,“才秀人微,取湮当代”。故其作《拟行路难》18首歌咏人世的种种忧患,寄寓悲愤之情。 ? 链常识 行路难———是乐府杂曲,本为汉代歌谣,晋人袁山松改变其音调,制造新词,流行一时。鲍照《拟行路难》即仿古调为新词,歌咏人世的种种忧患,寄寓悲愤之情。 1.第一、二句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蕴含了怎样的道理? 提示:运用了比兴的表现手法。诗人以泻水流淌这一自然现象作为比兴,引出对社会人生的无限感慨。蕴含了像水依照高下不同的地势流向各方一样,人的遭际也是被家庭门第的高低贵贱决定的道理。 2.第三句中的“命”是指什么?运用“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方法,谈谈作者对“命”有怎样的看法。 提示:“命”指门第决定人生,有什么样的门第就有什么样的人生。作者认为非常不公平,但没法改变。这里只是表面上认命了,实际是对不公平社会发出的愤怒的控诉。 3.第五、六句刻画出了作者怎样的情态?请简要分析。 提示:以非常精练的笔法,生动形象地刻画出诗人悲怆难抑的情态。酌酒原为排遣愁绪,然而满怀郁结的悲愁岂是区区杯酒能驱散的?诗人趁着酒意击节高歌,唱起了悲怆的《行路难》,将一腔悲愤倾泻出来。长歌当哭,这是何等悲烈景况。读者从这举杯驱愁却大放悲声的情节中,亦可想见其悲其愁的程度。 4.第七句在全诗中有何作用?“心非木石”应该有感,作者的感想是什么?这种感想却又“不敢言”,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提示:第七句是对前面几句的总结,诗人对那驱不散的愁苦,实系于对世事的感慨,心并非无知无觉的木石,理的劝谕,酒的麻醉,都不能使心如槁木,用反问的句式,冲决了自我克制的堤防,使全诗的情感达到了高潮。 诗人的感想是抗争。“不敢言”表达的是作者心中的无奈,“岂无感”越是激昂,“不敢言”的痛苦就越是深沉。两句构成了一种鲜明的对照,将诗人忍辱负重、矛盾痛苦的精神状况表现得淋漓尽致。 一、阅读鉴赏 (一)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2题。 拟行路难(其六) [南朝宋]鲍照 对案不能食,拔剑击柱长叹息。丈夫生世会几时,安能蹀躞①垂羽翼?弃置罢官去,还家自休息。朝出与亲辞,暮还在亲侧。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