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3992542

《师说》 (共45张PPT)

日期:2024-05-01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16次 大小:689592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师说,45张,PPT
  • cover
课件45张PPT。韩 愈师 说作者介绍 字退之,著名文学家、哲学家、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与柳宗元并称“韩柳”其诗力求新奇,有时流域险怪,对宋诗影响颇大。祖籍河北昌黎,后人称其为“韩昌黎”,后世又称他为韩文公。他幼年贫穷,刻苦自学,25岁中进士,曾任国子博士、刑部侍郎等职,因谏阻宪宗奉迎佛骨被贬为潮州刺史。后官至吏部侍郎。著有《昌黎先生集》。韩愈(768~824) 是以复古为名的文风改革运动,韩愈和柳宗元一起提出“文以载道”、“文道结合”的观点,主张学习先秦、两汉“言之有物”、“言贵创新”的优秀散文,坚决摒弃只讲形式不重内容华而不实的文风。奠定了唐宋实用散文的基础。由于他对古文的倡导,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东汉、魏、晋、宋齐、梁、陈、隋),明人列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古文运动】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一封朝奏九重天 夕贬潮州路八千 欲为圣明除弊事 肯将衰朽惜残年 云横秦岭家何在 雪拥蓝关马不前 知汝远来应有意 好收吾骨瘴江边 “说”是古文中的一种文体,属议论文范围,一般为陈述自己对某种事物的见解。如《马说》、《捕蛇者说》、《爱莲说》、《师说》等都属于这一种文体。 《师说》选自《昌黎先生集》。“解说……的道理”来理解。《师说》,即“说师”,意思是解说关于“从师”的道理。本文阐述的是作者对从师问题的看法。 文章《师说》题解写作背景 在唐代,魏晋以来的门阀制度仍有沿袭。贵族子弟无论学业如何,都有官可做。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由魏晋氏以下,人益不事师。今之世不闻有师,有,辄哗笑之,以为狂人。独韩愈奋不顾流俗,犯笑侮,收召后学,做《师说》,因抗颜而为师。世果群怪聚骂,指目牵引,而增与为言辞。愈以是得狂名。居长安,炊不暇熟,又挈挈而东,如是者数矣。” 句读dòu 或不焉fǒu 经传zhuàn 郯 tán 字词注音苌弘cháng 聃dān 蟠pán 谀yú 贻yí段落一段意阐述从师的道理论点二评述当时不从师的不良风气。(反面论证) 分论点: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三以历史事实证明 (正面论证) 分论点: 圣人无常师。四 交代写作缘由,激励后学者。号召:不拘于时 能行古道 中心论点: 古之学者必有师本文结构 古之学者必有师。①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②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③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翻译 1、所谓老师,就是(用来)传授道理、教授专业知识、解答疑难问题的人。 2、我学习的是道理,哪管他出生在我之前还是在我之后呢? 3、因此,不论地位高还是低,不论年龄大还是小,道理存在的地方,也就是老师存在的地方。 古:泛指求学的人。 今:指有专门学问的人。古:“所”与介词“以”结合, 译为:用 来……(人、办法、工具、依据等);……的原因(或缘由)。 今:表因果关系的连词。 古今异义词古之学者必有师: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第一段提出中心论点:古之学者必有师。合作探究,分析第一段的论证 分析第一段,作者在本段中是怎样逐步推出论点的? 1、教师的职责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2、从理论上阐明从师学习的必要性 “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3、择师的标准 “生乎吾前……,生乎吾后……”,凡先闻道者我就可以拜他为师。 4、从师的原则 “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小结:作者对“教师”的职责提出了独到的见解,在“受业”过程中学生不可避免地会产生疑问,所以老师最具体的任务就是“解惑”,而韩愈也正是从这方面申述了从师学习的必要性,说明了从师的不容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