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3993642

2018年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全一册试题(含解析)(打包14套)新人教版必修3

日期:2024-06-26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24次 大小:7904310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2018年,必修,人教,新人教,14套,打包
    第09课 劝学 ·知识概览· 【作者简介】 荀子(约前298—前238),名况,战国末期赵国人。当时人们尊重他,称他荀卿。汉代因避汉宣帝刘洵的讳,写做孙卿。曾两度到当时齐国的文化中心稷下(在今山东临淄)游学,任过列大夫的祭酒(学宫领袖),还到过秦国,拜见秦昭王,后来到楚国,任兰陵(在今山东枣庄东南)令。公元前238年失官,家居逝世,葬在兰陵。韩非和李斯都是他的学生。 荀子是先秦儒家的最后代表人物,同早于他的孟子成为儒家中对立的两派。荀子认为,自然界的存在,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但人类可以用主观努力去认识它,顺应它,运用它,以趋吉避凶。他提出“制天命而用之”的思想。在认识论方面,他认为人对客观事物的认识,首先要通过感觉器官和外界事物接触,强调“行”对于“知”的必要性和后天学习的重要性。有朴素的唯物思想。在政治上,他针对孔子、孟子效法先王的思想,提出“法后王”,主张应该适应当时的社会情况去施政,要选贤能,明赏罚,兼用“礼”“法”“术”实行统治。他的许多思想为法家所汲取。在人性问题上,他不同意孟子的性善论,主张性恶论,认为后天环境可以改善人的恶的本性,所以他主张“明礼义而化之”。他很重视教育的作用,强调教育功能的重要。 荀子的散文说理透彻,气势浑厚,语言质朴,句法简练绵密,多作排比,又善于用喻。他一生“序列著数万言”,后人编为《荀子》,其中除绝大部分是他自己的作品外,小部分是他门人的著作,共20卷,收文章32篇,内容涉及哲学思想、政治问题、治学方法、立身处世之道、学术论辩等方面,《劝学》是其中的第一篇。 【重点理解】 一、 通假字   1.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有:通"又")   2.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生:通"性",资质,禀赋)   3.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则知明而行无过矣(知:通"智"智慧)   4. 甚矣,汝之不惠(惠:通"慧")   5. 河曲智叟亡以应(亡:通"无")   6. 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直:通"只")   7. 五月渡泸,深入不毛(毛:通"苗")   8. 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错:通"措")   9. 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信:通"伸")  二、 词类活用   1. 木直中绳,輮以为轮(輮:使动,使……弯曲)   2.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日:名作状,每天)   3. 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上、下:名作状,向上,向下;一:数作形,专一)   4.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水:名作动:游水) 三、 古今异义   1. 蚓无爪牙之利(爪牙:古:动物的爪子和牙齿。今:帮凶)   2. 金就砺则利(金:古:金属;今:黄金)  四、一词多义   1.而   ①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转折,但)   ②冰,水为之,而寒于水(转折,但)   ③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并列,而且)   ④吾尝终日而思矣(修饰,连接状语和中心语)   ⑤吾尝跂而望矣(连词,表修饰,连接状语和中心语)   ⑥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前:修饰;后,转折)   ⑦顺风而呼,声非加疾,而闻者彰(前:修饰;后,转折)   ⑧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转折,但)   ⑨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转折,但)   ⑩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顺承,就,于是)   2.绝   ①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终止)   ②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隔绝,断绝)   ③以为妙绝(极)   ④佛印绝类弥勒(十分)   ⑤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横渡)   3.强   ①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有力的弓)   ②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强壮)   ③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有多)   ④乃自强步,日三四里(勉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