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4146780

《画家乡的风景》教案 (7)

日期:2024-06-26 科目:美术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76次 大小:125901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画家乡的风景,教案
  • cover
《画家乡的风景》第一课时 教学分析: 本课以风景画展开教学,通过分析朝戈作品《草原的路》,帮助学生理解绘画风景画中的透视现象及其相关知识,解读其情感表现;重点以霍贝玛的《村道》来寻找其基本方法和透视规律;强化学生对透视基本规律的了解与掌握,帮助学生了解透视知识在绘画中的作用,使学生建立和表现绘画的空间意识。 知识与能力: 1.初步了解风景画作品中的情感因素,体验绘画作品中的情感表现。 2.通过对作品的透视规律分析与学习,加强对透视在作品中的运用。 3.能通过图片或作品,表现出透视规律的风景作品。 过程与方法: 学生通过观察分析掌握透视现象与规律,感受在绘画作品中表现出的空间感,通过精心设计问题,探讨,扩大学生参与性,在表现中实现学生的理解与掌握。形成初步的表现与运用意识。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分析作品,感受作品所给予的情感因素,并初步理解风景画中特定劲舞描绘的情感表现力。 教学重点: 理解风景画中的情感因素; 掌握风景画中的透视,能运用透视表现于风景作品中。 教学难点: 如何把自己的理解通过作品表现出来。 教学教具: 课件、挂图等其他材料。 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及设计意图 教学方法及手段 教师教的活动 学生学的活动 目标达成及反思 老师复备内容 通过欣赏家乡风景,激发学生对家乡的回忆,通过画家乡风景画,表现情感,进而导入表现立体空间关系。 通过观察分析,体验画家表现草原的情感,体验并能分析归纳出作品中的透视现象及规律。 了解基本的相关知识是学生学习本课的重点之一。 通过学生赏析,学会从作品里读出透视的相关信息,并能用语言表述、表现出来。 联系艺术作品,抓住科学与艺术中的运用,学会分析其透视现象。 通过练习,加深学生理解。 学生实践作, 促进学生的理解与表现相结合,为以后的创作作品打好基础。 通过交流体验,归纳总结,让学生学会正确面对问题,学会用评价自己与他人。 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进一步探究与学习、表现。 观察思考 交流体验 思考表现 新授 分析 总结 交流分析 小结 作品分析 交流看法 小结 赏析与判断 练习 学生实践 简评 总结 整理 导入 欣赏家乡自然风景; 拿一张白纸,钩一幅简单的家乡风景画; 典型作业评比; 问: 哪一张作业更有空间感? 体会如何在平面的二维空间表现出立体的三维空间。 新授 《风景画的透视》 1.欣赏朝戈《草原的路》 给你什么感觉? 体会作品所表现出的对家乡的情感; 分析作品中的透视现象: 水平线:开阔 斜线:深远 思考题: 如果把斜线换成直线,你的感觉有什么变化?为什么? 总结:透视的规律 2.透视知识 艺术与科学的结合。 基本方法: 平行透视 成角透视 (自学第7页概念) 霍贝玛《村道》 指出作品中视平线、消失点(心点)、透视线分别在哪里?属于什么透视? 对照透视图; 平行透视规律小结:与画面平行的无透视变化;其他则近大远小、近宽远窄、近高远低。 袁运秿《马棚》 指出作品中视平线、左右消失点、左右透视线分别在哪里? 对照透视图; 成角透视规律小结: 都会呈现近大远小、近宽远窄、近高远低。 3.透视在作品中的运用 欣赏古元作品及其他作品,并判断其透视现象。 分析农民画作品中的透视: 了解农民画中透视。 4.小练习: 第4页练习,思考这是为什么? 运用所学知识解答。 5.学生实践 从课件中或课本风景摄影作品中,用线条临摹,重点表现画面中的透视关系。 学生实践,教师巡视辅导,发现问题,提示修正。 讲评 选出有情感表现、较准确的透视表现部分优秀作业,进行简评。 生生互评; 师生点评。 总结与课后整理 总结本课知识点及学生的表现,鼓励学生继续完善; 观察生活,网上收集资料,完善自己的不足。 布置下节课内容。 学生观察,体验表现空间的效果与自己的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