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4154912

7诗三首课件

日期:2024-05-03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33次 大小:3286715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三首,课件
  • cover
课件46张PPT。涉江采芙蓉 《古诗十九首》短歌行 曹操归园田居 陶渊明诗三首 《古诗十九首》,组诗名,最早见于《文选》,为南朝梁萧统从传世无名氏《古诗》中选录十九首编入,编者把这些亡失主名的五言诗汇集起来,冠以此名,列在“杂诗”类之首,后世遂作为组诗看待。 题目介绍 《古诗十九首》在五言诗的发展上有重要地位,在中国诗史上也有相当重要的意义,它的题材内容和表现手法为后人师法,几至形成模式。它的艺术风格,也影响到后世诗歌的创作与批评。就古代诗歌发展的实际情况而言,称它为“五言之冠冕”、“千古五言之祖”是并不过分的。 《古诗十九首》载于《文选》,因作者姓名失传,故关于《古诗十九首》的作者和时代有多种说法,《昭明文选·杂诗·古诗一十九首》题下注曾释:“并云古诗,盖不知作者”。曾有说法认为其中有枚乘、傅毅、曹植、王粲等人的创作,例如其中八首《玉台新咏》题为枚乘作,后人疑其不正确。今人综合考察《古诗十九首》所表现的情感倾向、所折射的社会生活情状以及它纯熟的艺术技巧,一般认为它不是一时一人之作,它所产生的年代应当在东汉顺帝末到献帝前,即公元140~~190年之间。作者简介 1. 诗歌中的抒情主人公表达感情的方式是什么?其目的是什么? 课文讲解 方式是采摘芙蓉,目的是“遗”远方的“同心”者。 采摘花草送给远方的亲人,这种举动在古代诗歌常有出现。古代人送给最亲爱的人的礼物往往是一株花或是一棵芳草,送别时总是折一枝柳条送给远行的人,远行的人为了表示对好朋友的思念,逢到驿使就托带一枝梅花给他。 采摘这些花草的目的是给远在故乡的爱妻,但是这芙蓉并没有送出去,文章中作者自问自答可以看出来作者的情绪出现了变化,由欢欣转为失落。 2. 诗歌描写“多芳草”的“兰泽”有什么艺术作用? 3. “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中的“同心”、“离居”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这是环境描写,意在从侧面烘托主人公形象的雅洁和所表达感情的纯洁和美好。 “同心”、“离居”两词感情对比强烈,表达出有游子身在他乡思念爱妻、有家难归的幽恨之情。 “芙蓉”即荷花,荷花出淤泥而不染,濯青莲而不妖。荷花给人以清幽,高洁之感,屈原作品中也视“荷”为香草,把香草比喻成高洁的品质。为文章奠定了高洁,清幽的意境。 4. “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 ”主要意象是什么?这对全诗意境的营造有什么作用?1. 融情于景,长于抒情。写作特色 其抒情方法往往是用事物来烘托,融情于景,寓景于情,二者密切结合,达到天衣无缝、水乳交融的境界。 2. 善于通过某种生活情节抒写作者的内心活动,情中带有叙事意味,使诗中主人公的形象更加鲜明突出。  3. 深入浅出的精心构思,富于形象的比兴手法,情景相衬的描写技巧,如话家常的平淡语言,融合成一种直抒感兴、曲尽衷情而委婉动人的独特风格。 4. 语言含蓄不尽,余味悠长。不假雕琢,浅近自然。短歌行曹操题目介绍 《短歌行》是曹操的代表作之一,是政治性很强的诗作,主要是为曹操当时所实行的政治路线和政策策略服务的。然而这种政治性的东西完全熔铸在抒情艺术当中,巧用典故和比兴的手法,来达到寓理于情,以情感人的目的。以情理景完美统一的方式表现出来了。 曹操(155-220),字孟德,东汉人。三国魏著名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他“外定武功,内兴文学”,是建安文学的开创者和组织者,其诗直接继承汉乐府民歌的现实主义传统。作者简介曹操 曹操的创作一方面反映了社会的动乱和民生的疾苦,一方面表现了统一天下的理想和壮志,具有“慷慨悲凉”的独特风格。这种风格被称为“建安风骨”或“魏晋风骨”。 他的作品有《步出夏门行 》《观沧海》《龟虽寿》《薤露行》等。 建安十三年,曹操率大军南下,列阵长江,想一举消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