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4162948

14、变脸 教案

日期:2025-10-18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74次 大小:163145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变脸,教案
  • cover
7.《变脸》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 戏剧是生活的镜子,是浓缩的人生,可以使我们见识人生百态,品尝生活百味。激烈的矛盾冲突使得剧中人物的性格得到了最大限度的凸现。悲喜交加的面孔后面所引发的有关价值观的反思,是很值得学生关注和讨论的。而《语文课程标准》中又指出:“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领悟作品的内涵。对作品中感人的情景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因而要求学生会分析剧中矛盾冲突,领会主题思想,分析人物语言、动作等,把握人物性格,并能联系自己的生活经历,对作品的情境说出自己的体验,体会剧本的艺术特点。 【教材分析】 《变脸》是我国一部优秀的川剧剧本。全剧共六场,课文节选的是其中的第二场。这场戏描写了水上漂发现狗娃是女孩,要将她抛弃而最终又将她收留的一段波折。情节起伏跌宕,矛盾冲突尖锐,动人心魄,扣人心弦;人物形象鲜明,注重细节刻画、心理刻画,展示人物的精神状态和感情冲突,给人以强烈的情感震荡和精神冲击;戏曲语言既高度个性化,又高度生活化,唱词真切动人,对白自然流畅;思想上注重破除重男轻女的世俗观念,引发人们对造成剧中人物悲剧命运根源的深层思考。以上这些都体现了作者魏明伦戏曲创作的深邃的人文思想和深厚的艺术功力。 【学情分析】 初四学生已具备一定的文学鉴赏能力和自学能力,而且在学习了课本后面戏剧知识附录和莎士比亚的《威尼斯商人》之后,获得了戏剧的理论知识和初步的感性认识。?教学本文,应引导学生在熟悉剧情的基础上,更加明确戏剧文学知识,更加准确把握人物之间的矛盾冲突;欣赏戏曲语言,体会它们所表达的人物的思想感情;悉心体会剧中的细节刻画,心理刻画,学习戏曲塑造人物形象的技巧。通过以上教学环节,引导学生欣赏《变脸》的情节美、形象美、语言美、手法美;深层探究,正确理解水上漂的重男轻女的世俗观念。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积累词语,把握“糍粑、阴霾”等词的读音,理解“怡然自得、睡眼惺忪”等词的词义并学会运用。 2.了解魏明伦及《变脸》的剧情。 3.整体感知,体会戏剧依靠矛盾冲突构成情节的特点。通过了解标题的两层含义来把握戏剧剧情和矛盾冲突:其一,剧情的发展就和“变脸”绝技有关,围绕变脸绝技能不能传女的问题,故事一波三折;其二,由于激烈的矛盾,剧中人物经历了由悲到喜到怒到哀的心理变化,本身就是一脸几变。21*cnjy*com 4.戏剧的语言总是能够巧妙地揭示出人物的内心活动和情绪,学习富有特点的戏剧语言,体会富于表现力的人物语言。 5.感知小说与戏剧在塑造人物手法和语言表达特点的异同,尝试进行体裁互换。 过程与方法:自主、合作、探究 情感态度价值观: 了解我国传统社会底层人民极其艰难的求生经历,感受他们身上所闪耀的人性光辉,破除重男轻女的世俗观念,与时代同步。 【教学重点】 1.把握剧情,理解水上漂与狗娃之间的矛盾冲突。 2. 结合《变脸》剧情简介及文本具体内容,理解水上漂和狗娃的形象特点。 3、戏剧的语言总是能够巧妙地揭示出人物的内心活动和情绪,学习富有特点的戏剧语言,体会富于表现力的人物语言。 4、感知小说与戏剧在塑造人物手法和语言表达特点的异同,尝试进行体裁互换。 【教学策略】 ???课堂教学可采用研读法、讨论法、鉴赏法,充分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初步培养学生欣赏戏剧文学的审美情趣。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一.激情导入,据题猜内容 出示课题———变脸,请同学们根据自己的生活积累理解课题的意思。 预设:1、翻脸。 2、原指戏曲中的情绪化妆,后来指一种瞬间多次变换脸部妆容的表演特技。这种表演许多剧种都有,以川剧最为著名。(插入超链接,播放一段精彩的变脸绝活) 那你能根据文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