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42468

1.1.3《肖邦故园》课件(2)(苏教版必修3)

日期:2024-06-26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39次 大小:838508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1.1.3,肖邦故园,课件,苏教版,必修
  • cover
课件34张PPT。——— 肖邦踱步在黑白键上的钢琴诗人肖邦故园雅-伊瓦什凯维奇肖邦塑像肖邦故居博物馆肖邦故居的练琴房肖邦故居g小调叙事曲 第一号《g小调叙事曲》写于1831—1835年之间,是肖邦第一部大型钢琴作品。肖邦自己曾说“我喜欢它胜于一切”。这是一部有浓重悲剧色彩的作品。那时,正是祖国危难的时刻,这引起的悲剧性情感在作品中得到了反映。但是,不是《革命练习曲》式的反映,而是由抒情性、史诗性开始,逐渐演化出悲剧性。乐曲开始的引句,把我们引向遥远的过去,并使我们产生某种预感。   在史诗性的情调中,开始平静地回忆祖国的往昔。 弗利得利克·肖邦是伟大的波兰音乐家。1810生于华沙的近郊热那佐瓦沃拉。从小就显示出特殊的音乐才能,六岁学弹钢琴,七岁发表第一首作品———g小调波兰舞曲,八岁举行了第一次公开演奏,被人们誉为神童。少年时代,肖邦接触到了波兰城乡的民间音乐以及不少波兰爱国人士的进步思想。1826年起,肖邦正式成为音乐学院的学生,与不少思想进步的师生交往。这些年里,肖郑经常去乡间度假,欣赏自然风光,倾听农民的歌唱、奏乐,参加乡村的舞会和婚礼。祖国的文化、民族民间的音乐,就像种子一样,播种在肖邦的心田里。肖邦的生平和思想发展  十八世纪末至十九世纪中期的波兰是一个多灾多难的国家,1930年德军攻占波兰,以后肖邦大部分时间在法国度过。肖邦的朋友、波兰诗人维茨凯维支在给肖邦的信中写道:"你只要经常记着,民族性,民族性,最后还是民族性……正象波兰有祖国的大自然一样,也有祖国的旋律。高山、森林、河流、草地都有自己内在的、祖国的音响。"肖邦深受影响。 1830年11月,在萧瑟的寒风和动荡不安的国家局势中,肖邦带着一只满盛祖国泥土的银杯告别故国辗转来到巴黎,他经常和聚集在巴黎的各国文艺家交往,如雨果、巴尔扎克、海涅、李斯特、贝利尼等。这些人尽管对肖邦的精神生活是一种慰籍。但是,他乡作客、举目无亲的感受,始终使他悲郁不已。三十年代中期,他的身体越来越弱。1849年,39岁的肖邦在对故国的无限追思中离开人世,身后留下大量的音乐杰作,其作品中的爱国主题历来备受世界的尊重。离世前,肖邦嘱人在自己死后把心脏运回波兰。 肖邦创作的主体是钢琴作品。主要代表作有《第一叙事曲》、《降A大调波兰舞曲》、《革命练习曲》、《b小调谐德曲》、《 降b小调奏鸣曲》,以及写于早年的两部钢琴协奏曲。他的作品中的哀情,犹如他自己说的,是“远离母亲的波兰孤儿”的心声;他的作品的战斗气质,就象舒曼高度评价的那样,是“埋藏在花丛中的一尊大炮”,它向全世界宣告:“波兰不会亡”。肖邦的音乐雪橇  簌簌  婆娑  缱绻  掳掠  灰烬 马厩 夙愿 庇护 厄运 瘠薄 灰烬 通衢大道 命运多舛 有条不紊   茕茕孑立 本文字词 作者花如此多的笔墨去描写肖邦故园,文中最能表现肖邦故园特征的词语有哪些?这个特征说明了什么? 简朴 清寒 简陋 这个特征说明肖邦出生低微,来自于劳苦大众,为后文中肖邦能创作一系列的爱国主题的钢琴曲埋下了伏笔。 整体感知1.在热那佐瓦沃拉的肖邦故园有什么特点,你能用几个词概括吗? 这个地方经历过怎样的历史变迁?2.这个简陋的小屋为什么能成为波兰人朝拜的圣地,举行精神宴会的殿堂?简朴 清寒 简陋历经沧桑 一把祖国的泥土与他相随近20年,最后撒在棺木上,伴着他长眠; “妈妈,可怜的妈妈!”咽气的前一刻,念念不忘的始终是祖国母亲; 唯一的遗愿是要友人将他那颗飘在异乡的心送回生他养他的波兰; ………… 弗莱德烈克·肖邦(Chopin)于1810年出生于波兰华沙的一户教师家庭,很早就显露出了在钢琴演奏和作曲上的天赋,于四岁学习钢琴,七岁写下《g小调波兰舞曲》。于1830年离开波兰后,便再也未踏回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