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4265788

第22课 活动课: 中国传统节日的起源 (教案)

日期:2024-06-16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69次 大小:31744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22课,活动课,中国,传统节日,起源,教案
  • cover
《活动课:中国传统节日的起源》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传统节日的起源和演变,提高文化素养。从传统节日中理解中华民族的首先观和价值观。通过对中国传统节日相关资料的搜集、梳理,提高整理、分析资料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指导学生搜集资料,并通过对资料的分析、整理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小组讨论、展示自己的成果。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在活动中增强学生的爱国热情,提高同学之间的沟通和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 了解中国传统节日春节、清明节、端午节的起源和习俗。 【教学难点】 如何弘扬中国传统文化。 【教学方法】 搜集资料、图片,小组交流讨论。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相关材料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都是我们非常熟悉的节日。在祖国悠久的历史中,这些节日是怎么形成和演变的?又反映出我们民族怎样的习俗和文化观念?让我们通过这节课的探索、学习,走进这些传统节日,在感受传统文化魅力的同时,探寻这些节日的渊源。 二、新课学习 一、“春节、清明节、端午节的起源” 学生讲述、教师总结春节、清明节、端午节的起源。 小组推荐学生分别讲述三个节日的历史故事。 多媒体展示相关图片。 二、节日习俗的活动的传承与变化 1、春节: 学生出示自己搜集的资料,教师总结。 节日习俗:扫尘、贴春联、贴窗花、倒贴“福”字、帖年画、守岁、放爆竹、长辈给压岁钱。食俗:蒸年糕、包饺子。21教育网 节日变迁:先秦时期,就有了岁时的雏形;魏晋时已形成除夕守岁的习俗;唐朝时,人们除了登门拜年,还发明一种“拜年帖”;宋代人过年开始吃饺子,宋朝称饺子为“角子”。宋代已普遍开始用纸包火药做成爆竹;到了明朝,接灶神、贴门神、除夕守岁、十五赏灯会都已经盛行。清朝非常重视过年,宫廷过年十分奢华,皇帝有写福字下赐群臣的习俗。辛亥革命带来了全新的时代,政府提倡新历,传统过年不再休假。21cnjy.com 图片展示;清姚文瀚的《岁朝欢庆图》 2、端午节 节日习俗:赛龙舟、吃粽子、饮雄黄酒、游百病、佩香囊、挂艾草与菖蒲、放风筝、栓五色丝线等习俗。 节日变迁:先秦时,南北风俗各异,但是五月五日作为一个“节日”已各有所侧重;战国时代,人们已把五月五日视为“恶月”“恶日”;秦代之后,端午节在南北风俗融合的基础上形成了;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战争频繁,人们饱尝战乱之苦,所以最重视的端午习俗莫过于“辟兵缯”了;隋唐埋藏,端午节从风俗形式上都继承了前朝,但充满了节日的欢乐;唐代端午节竞渡之风尤为鼎盛;宋代以后,端午节许多风俗有了新变化,如贴天师符;明清时期,端午风俗活动形式变化虽不大,但是规模却愈来愈盛行。2009年,端午节被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端午节成为中国首个入选世界非遗的节日。 3、清明节 节日习俗:祭祖、扫墓、荡秋千、踏青、植树、放风筝等 节日变迁:清明最早只是一种节气的名称,其变成纪念祖先的节日与寒食节有关。唐代以前,人们主要是以寒食节为主;唐代时,民间寒食、清明并举,官方规定清明和寒食节一起放假,清明开始具有某种国家法定节日的色彩。人们在清明扫墓的同时,也伴之以踏青游乐的活动,清明节也被人们称为踏青节;宋元时期,清明节逐渐取代寒食节的地位,并形成了一个以祭祖扫墓为中心,将寒食风俗与祭祀踏青等活动相融合的传统节日。明清大体承接前代旧制。民国时期,清明节这天,除了原有的扫墓、踏青等习俗,种树也被确定为常规项目。21·cn·jy·com 图片展示 图片展示一些其它节日,以加深学生对中国节日的了解。 三、传统节日对社会生活的作用 1、中国传统节日体现强大的文化凝聚力与民族凝聚力。 2、中国传统节日构建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和谐的关系。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