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4268798

高一语文人教版必修三第二单元《秋兴八首》(其一)【教案+课件】

日期:2024-05-02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11次 大小:11967393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高一,课件,教案,其一,秋兴八首,语文
    《秋兴八首》(其一) 《秋兴八首(其一)》是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三第二单元第五课。第二单元是唐诗单元,第五课节选的是杜甫在同一时期所创作的三首诗,此首诗处于篇首,其基本格调是抒羁旅之愁,悲家国之事,这也是杜诗诗作特色主题之一。所以在赏析中要兼顾教学目标和单元目标,深入文本,发掘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品古诗之精华。 【知识与能力目标】 1.进一步了解作者的生平及其诗歌创作特色; 2.赏析品味作品触景感怀、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 【过程与方法目标】 1.诵读法:兼顾诵读技巧和诗歌感情基调; 2.问题探究:训练学生思考力,树立问题意识; 3.启示法: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感悟力,注重老师的引导; 4.借助教材和多媒体等教学设备。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感受诗人深沉的苦痛与忧思。 领会诗人感时伤世,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 【教学重点】 诗歌意象中所蕴含的情感。 【教学难点】 赏析本诗情景交融的手法。 多媒体课件。 一、导入 我们上节课学习了“诗仙”李白的代表作《蜀道难》,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一下“诗圣”杜甫的作品。初中时我们学过杜甫的《望岳》,知道了杜甫年轻时的豪情壮志,“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学过他的《春望》,体会了杜甫被困守长安时对家人的思念“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那么,当杜甫流落他乡,又对暮逢秋时,他会发出怎样的感慨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杜甫晚年的作品———《秋兴》。 二、初读文本,整体感知 1、播放视频,配乐自读。在此过程中确立感情基调。 愁 悲伤凄凉 2、品味诗歌意象。 A、玉露凋伤枫树林:秋天的“枫树林”:火红艳丽,暗指曾经辉煌的盛唐 。“凋伤”意指安史之乱后,唐朝的衰败。 B、巫山巫峡气萧森:“气萧森”:萧瑟阴森。指唐朝安史之乱后的衰败的气象 C、江间波浪间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江,山。暗指国家) 江上波涛滚滚,不平静。塞上风云变幻,也是不平静。整个天地都处于不平静当中。意指唐朝整个江山都陷入了战乱, 战争风起云涌,国家不平静。 D、丛菊两开他日泪:两开:开了两次,回家的事情等了两年,两年了想回家都未果。 E、孤舟一系故园心:“孤”形单影只,思念故园,更令人觉得哀伤。“一”一直思念家园,然而国家战乱,故园还会安好吗?悲凉由此产生 F、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到处都在赶着作冬衣,白帝城传来急促的捣衣声。又是一年将尽时,同时又是一天的结束时,在这样特殊时刻,在外漂泊已久的游子更加思念故园。然而国乱如此,家还会存在吗?诗歌到这里。虽然诗中没有一个“愁”字,那种浓浓的愁,那种国破家亡的悲凉感油然而生生平 意境:阴沉萧森 黯淡萧条 萧杀凄凉 动荡不安 凄凉清冷 三、再读文本 1、由诗题秋兴起兴,“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物也”。有哪些景起兴来抒发自己的什么情感? 景:玉露 枫林 波浪 风云 丛菊 孤舟 暮砧 萧瑟 凄凉 雄浑 壮丽 情:离乱之苦,漂零之悲,故园之愁 2、知人论世。 创作背景:秋兴》八首是杜甫永泰元年(766)离开成都旅居夔州时的作品。当时,安史之乱虽已结束,但唐王朝仍然面临北方重新割据的危险,在这样国家动荡不安、诗人客居他乡的社会背景下完成此组诗。 杜甫的诗风: 杜甫是一位系念国家安危和生民疾苦的诗人。动乱的时代,个人的坎坷遭遇,一有感触,则悲慨满怀。他的诗有一种深沉的忧思,无论是写生民疾苦、怀友思乡,还是写自己的穷愁潦倒,感情都是深沉阔大的。他的诗,蕴含着一种厚积的感情力量,每欲喷薄而出时,他的仁者之心、他的儒家涵养所形成的中和处世的心态,便把这喷薄欲出的悲怆抑制住了,使它变得缓慢、深沉,变得低回起伏。个人的悲痛变成了对于百姓苦难的深沉忧思,留下了无穷韵味。沉郁顿挫,是杜诗的主要风格。沉郁,是感情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