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4273380

定风波

日期:2024-05-02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59次 大小:1177649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风波
  • cover
课件41张PPT。 一个普通现代人的一生据说是这样度过的:努力读书———拼命工作———攒钱买房子———结婚生子———供子读书人生很无趣,是么?“闭门书史丛,少有凌云志”         ---读书 “平生五千卷,一字不救饥”        ---工作 “只影自怜,命寄江湖之上”         ---房子 “惊魂未定,梦游缧绁之中”        ---房子“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妻子 他频遭贬谪, 一生历典八州,身行万里,走过无数穷山恶水,却都如处天堂,他说:此心安处是吾家。他被无数小人中伤下狱,朋友背叛,同道反目,见识了人间万千丑态却说:“眼前见天下无一个不是好人。” 后人对他的评价: “他的一生是载歌载舞,深得其乐的 .”这个人是谁?定 风 波 苏 轼作者简介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神宗时曾任祠部员外郎,因反对王安石新法而求外职,任杭州通判,知密州、徐州、湖州。后以作诗“谤讪朝廷”罪贬黄州。哲宗时任翰林学士,曾出知杭州、颖州等,官至礼部尚书。后又贬谪惠州、儋州。北还后第二年病死常州。南宋时追谥文忠。与父洵弟辙,合称“三苏”。 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其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在艺术表现方面独具风格。 其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很有影响。《念奴娇·赤壁怀古》、《水调歌头·丙辰中秋》传诵甚广。 返回写作背景 这首词作于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此时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谪黄州已近三年。在这遭受严重政治迫害后的几年里,苏轼内心当然有忿懑和痛苦的一面,但他却始终能以超人的旷达心态泰然处之。这首《定风波》就表现了苏轼当时“泰然处之”的心境。 返回写作背景 《东坡志林》说:“黄州东南三十里为沙湖,亦曰螺师店,予买田其间,因往相田。”而这首<定风波的小序则说:“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显然,这首词是借“道中通雨”一事,来抒写作者当时“余独不觉”的心境的。这“余独不觉”不就是“泰然处之”吗?返回听录音: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边听边思考:这首词写了什么景?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返回解词释句⑴芒鞋:草鞋。 ⑵吟啸:吟唱长啸,表现泰然自若的情态 ⑶料峭:形容微寒。 返回读准字音 如:同行xíng 吟啸xiào 一蓑suō 烟雨 读出节奏 如:莫听穿林打叶声, 何妨吟啸且徐行。 读出情感 词语的抑扬顿挫 文句的舒缓轻重诵读要求读 出 节 奏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整体感知 本文描绘了一个怎样的场景?(上阕)风雨中,我自踏雨吟啸,怡然自乐 (下阕)风雨后,蓦然回首,一片云淡风清解词释句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返回“乃于永达里园林深僻处创书斋,吟啸其间” --《旧唐书》卷一六四《王龟传》 “吟啸览古于江山之间” --苏舜钦 (宋 )吟啸:①犹悲叹,感慨发声。②呼啸;号叫。李陵《答苏武书》有“吟啸成群,边声四起”。③吟咏,歌啸。苏轼《定风波》有“何妨吟啸且徐行”。解词释句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这两句明写诗人道中遇雨时置风雨于不顾、吟啸徐行的镇定态度,暗示他在政坛风雨中遭贬后仍泰然处之的心态。“莫听”有外物不足萦怀之意,“何妨”见俏皮的挑战色彩。返回解词释句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返回解词释句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