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4348030

11 师 说 学案

日期:2024-05-01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学案 查看:66次 大小:711103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11师,学案
  • cover
11 师 说 本课话题———学无止境 朗读———课文中的名段 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 圣人也没有固定的老师。孔子曾向郯子请教官职的名称,向苌弘请教关于音乐的事,向师襄学过弹琴,向老聃问过“礼”的知识。由此可见,学海无涯,学无止境。 链接———生活中的素材 1.薛谭学讴 薛谭向秦青学习唱歌,没有学尽技艺,就觉得已经学完了,于是告辞回去。秦青为他饯行时,击打着节拍,悲壮地歌唱,歌声使林木振动,使云彩停住。于是薛谭明白了学无止境的道理,向秦青道歉并请求能返回继续学习。 2.苏洵劝学 苏轼年轻时就小有名气,于是,在书屋门前贴了一副对联:“识遍天下字”“读尽人间书”。苏洵见后,想把对联撕下来,但又怕伤了儿子的自尊心,就在对联前面各加两个字:“发奋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苏轼见了,明白了学无止境的道理,从此寒窗苦读,终成大家。 背诵———相关名言警句 学无止境。 ———荀子 学而不已,阖棺乃止。 ———韩婴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孔子 在寻求真理的长河中,唯有学习,不断地学习,勤奋地学习,有创造性地学习,才能越重山跨峻岭。 ———华罗庚 [知识·梳理] 第1步读准字音———千言万语总关音 句读(  ) 经传(  ) 或不焉(  ) 老聃(  ) 近谀(  ) 贻(  ) 苌弘(  ) 欤(  ) 嘉(  ) 嗟乎(  ) 师襄(  ) 郯子(  ) 李氏子蟠(  ) 【答案】 dòu zhuàn fǒu dān yú yí chánɡ yú jiā jiē xiānɡ tán pán 第2步识记通假———奥妙无穷方块字 (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受”通“授”,传授) (2)或师焉,或不焉(“不”通“否”) 第3步一词多义———看我七十二变 (1)传 (2)贤 (3)惑 (4)道 (5)师 (6)之 (7)其 第4步词类活用———词性变异含义迥 (1)吾师道也(名词作动词)学习 (2)惑而不从师(名词作动词)有了疑惑 (3)其下圣人也亦远矣(名词作动词)低于 (4)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名词作动词)从师 (5)吾从而师之(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师 (6)圣益圣,愚益愚(形容词作名词)圣人;愚人 (7)小学而大遗(形容词作名词)小的方面;大的方面 (8)位卑则足羞(形容词作动词)觉得羞耻 (9)而耻学于师(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耻 第5步古今异义———词语的昨天和今天 (1)古之学者必有师 古义:求学的人。 今义:在学术上有一定成就的人。 (2)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古义:用来……的、……的凭借。 今义:连词,表示因果关系。 (3)吾从而师之 古义:两个词,动词“从”(跟从)和连词“而”。 今义:连词,上文是原因、方法等,下文是结果、目的等;因此就。 (4)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古义:一般人。 今义:大家;许多人。 (5)小学而大遗 古义:小的方面(文中指句读)要学习。 今义:对儿童、少年实施初等教育的学校,给儿童、少年以全面的基础教育。 (6)师不必贤于弟子 古义:不一定。 今义:副词,表示事理上或情理上不需要。 第6步文言句式———特殊句式多留意 (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判断句) 译文:老师,是用来传授道理、教给学业、解释疑难问题的人。 (2)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判断句) 译文:道理存在的地方,就是老师存在的地方。 (3)不拘于时。(被动句) 译文:不受世俗的限制。 (4)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宾语前置句) 译文:不明白句读,不能解决疑惑。 (5)其闻道也固先乎吾。(状语后置句) 译文:他懂得道理本来比我早。 (6)而耻学于师。(状语后置句) 译文:却以向老师学习为耻。 (7)今其智乃反不能及。(省略句) 译文:现在他们的见识竟反而赶不上(人家)。 (8)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固定句式) 译文:哪管他的年龄比我大还是比我小呢? [常识·速览] “唐宋八大家”之首———韩愈 韩愈(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