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4349956

第七单元 二、子圉见孔子于商太宰 学案含答案

日期:2024-06-22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学案 查看:76次 大小:298185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第七,单元,圉见,孔子,于商太,学案
  • cover
二、子圉见孔子于商太宰 释文题 “子圉见孔子于商太宰”语出《韩非子·说林上》,说的是子圉向宋国的宰相引见孔子,结果子圉和宋国的宰相都因害怕孔子得到重用,而没有向国君引见孔子的故事。韩非子借这个故事表明:决定人们取舍的往往不是是非判断,不是公义,而是对私利的算计。韩非子就是这样,善于把自己对社会人生的洞察和思考,蕴含在自己所营造的故事中,让人们去体味。 人性有其弱点,但往往为纷繁世象所掩盖,韩非子凭借其对社会人生的深刻洞察和卓越智慧,寥寥数语,便一针见血,给人留下深刻的思考与警醒。 善于运用大量譬喻和寓言故事来论证事理,以增强文章的生动性和说服力,是韩非子文章的一大特色。这些寓言故事,有时使人捧腹,有时使人惊悚,有时使人面红耳赤,有时使人哭笑不得,但都透露了他对社会人生的种种思考。 明主旨 本课所录两则选文共14个寓言故事,从不同的方面将韩非子对社会人生的洞察和思考曲折地反映出来。宋太宰最终没有举荐孔子的故事,表明决定人们取舍的往往不是是非判断,而是对私利的算计;伍子胥凭机智,顷刻间使自己摆脱危险的境地,让人们懂得什么叫“急中生智”;庆封的族人寥寥数语,告诉庆封及世人改变环境不如改变自己;绍绩昧借醉酒丢皮袄这一琐事,传达出对酗酒帝王的响亮警示;犁锄的比喻形象生动,让我们懂得了“远水难救近火,远亲不如近邻”的道理;卫出公的故事,告诉人们不能为利益所迷惑,看人要冷静、理智,要以“义”为标准;箕子的“见微以知萌,见端以知末”让我们懂得要防微杜渐;鲁人夫妇的故事告诉人们只有在合适的环境条件下,人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惠子的言论,表明“人和”至关重要,也让我们知道处世的艰难;杨子的感叹道出了有才德而不以其自居多么重要;“渔者持鳣,妇人拾蚕”的故事,说明了对利益的追逐可以改变人的本性;杨布的故事,提醒我们要学会设身处地地考虑问题;管仲告诫我们要知足常乐;“三虱食彘”的故事,让我们清醒地认识到,没有集体利益就没有个人利益,要以集体利益为重。 1.词语理解 (1)通假字 ①鳣似蛇      通“_____”,_____ ②衣缁衣而反 通“_____”,_____ ③曩者使女狗白而往 通“_____”,_____ ④而亡其富之涯乎 通“_____”,_____ (2)一词多义 ①亡 ②相 ③假 ④身 (3)古今异义 ①子胥出走,边候得之 古义:_____ 今义:因故不声张地离开家庭或当地。 ②拔而示之,因为君刺之 古义:_____ 今义:介词,表示接在后面的部分是原因;连词,常跟“所以”搭配使用,表示因果关系。 ③必善事左右 古义:_____ 今义:a.方位词,左和右两方面。b.动词,支配、操纵。c.方位词,用在数量词后面,表示概数。d.副词,反正。 (4)虚词归纳 ①其 ②因 2.词类活用 (1)衣短褐而舍茅茨之下:_____ (2)则毋生杨矣:_____ (3)其恶者贵,美者贱:_____ (4)美者自美……恶者自恶:_____ (5)吾不知其美也:_____ (6)天雨:_____ 3.特殊句式 (1)上索我者,以我有美珠也。 (2)“彝酒”者,常酒也。 (3)曾从子,善相剑者也。 (4)臣相剑者也。 (5)子之为是也,非缘义也,为利也。 (6)水之以涯,其无水者也。 (7)富之以涯,其富已足者也。 (8)焉往而不美。 (9)讼者奚说。 (10)若又奚患。 (11)子圉见孔子于商太宰。 (12)庆封为乱于齐而欲走越。 (13)鲁穆公使众公子或宦于晋,或宦于荆。 (14)假人于越而救溺子。 (15)失火而取水于海。 (16)游于不用之国。 (17)子圉恐孔子贵于君也。 (18)陈轸贵于魏王。 答:_____ 4.语句翻译 (1)吾已见孔子,则视子犹蚤虱之细者也。 译文:_____ (2)绍绩昧醉寐而亡其裘。 译文:_____ (3)子之为是也,非缘义也,为利也。 译文:_____ (4)人不能自止于足,而亡其富之涯乎! 译文:_____ (5)若亦不患腊之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