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438646

五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昼夜交替现象 5(教科版)

日期:2024-05-12 科目:科学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68次 大小:84694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
五年级,科学,下册,教案,昼夜,交替
  • cover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第四单元 地球的运动 1.昼夜交替现象 一、教学分析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教学设计是根据教科版教材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地球的运动第1、2两课改编。地球的运动是很复杂的,除了公转和自转以外,还有其他许多运动,例如,和太阳系一起参与银河系的运动。严格地说,地球的运动是多种运动的复合。即便是公转,也不是简单地绕太阳作椭圆运动。由于本单元是针对小学五年级学生的,因此只研究与人类关系最密切的两种运动:自转与公转。 本单元要让学生重演人类对地球运动的探究过程。基于可观察到的现象和事实,运用相对运动、参照物、模拟再现等原理和方法进行推理、论证,最终认识地球是如何运动的。在这一过程中,需要学生多角度地、持续地收集地球运动的证据,如:资料、理论、模拟实验的结果等,需要对证据进行批判性的逻辑加工,还需要具有一定的空间想象力。这些都对学生的探究能力提出了一个较全面的挑战。 (二)教学对象分析 我校是如皋市如城中心小学,五年级的学生,已具有一定的探究能力。通过电视或书籍,大多数都已经知道地球在自转并且围绕太阳公转这一科学事实。但如果让学生说出自转或公转的证据,那就太少了。深入地了解学生有关地球运动的前概念,会发现一些真实、朴素但错误的观点:1.太阳沉到地下去了,黑夜就来临了。南北半球的昼夜相反(不知地球在自转和公转中的姿态)。2.昼夜现象与月球有关,因为天黑了月亮就出现。(简单地把两个现象相联)3.地球自转的方向可能是从西向东(不知道该如何确认自转方向)。4.地球可能是在运动,但我们感觉不到(不知如何寻找参照物)。5.四季的形成跟地球离太阳的远近有关,离太阳近时是夏季,离太阳远时是冬季……学生的诸多认识,和早期人类对地球及其运动的认识十分相似。 (三)教学环境分析 因为本课是教学有关宇宙方面的知识,需要进行一些探究活动,所以选择在科学实验室进行教学,并配上多媒体教学设施。 二、教学目标 1.形成的科学概念 ①昼夜交替现象有多种可能的解释。 ②“日心说”和“地心说”中有关地球及其运动的观点都可以解释昼夜交替现象。 ③地球自转的方向与天体的东升西落相反,即逆时针或自西向东。 2.过程与方法 ①提出地球产生昼夜现象的多种假说,并且进行验证。 ②做好模拟实验和运用实验收集的证据。 ③通过生活经验和体验活动,理解相对运动,并用来解释地球等天体的运动。 3.情感态度价值观 ①认识到同一现象,可能有多种不同的解释,需要用更多的证据来加以判断。 ②培养主动探究,积极合作的态度。 三、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昼夜交替的成因及地球自转方向。 教学难点:根据天体视运动的方向推导地球自转的方向。 四、教学过程 (一)教学流程 (二)教学过程设计 1.观察生活现象,导入探究主题 通过图片演示:地球上白天和黑夜交替出现。如何解释这一现象呢 (运用flash动画形式体现。通过图片演示,形象地展示了某一地区昼夜变化的场景,大大缩短了时空变化的速度,突破时空限制,将所要描述的内容具体化。) 2.猜想、探究昼夜成因 ①展示学生猜想过程,思考猜想的合理性; ②根据猜想设计模拟实验进行验证;(运用flash动画形式体现。通过三维动画帮助学生逐步完善自己的各种假设,有效提高学生建模的技能和空间想象能力。这些生动而又形象的感官刺激使学生在极短的时间内就对“昼夜成因”有了初步的认识,让学生全面了解各种猜测,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同时也为学生下一步设计模拟实验提供模型,有效地降低了学生初次设计模拟实验的难度,增强了学生探究的可行性。) ③播放资料,对历史上有关地球运动的假说进行分析,批判和借鉴其中的观点,修正自己对昼夜的解释。(通过PP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