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1 体细胞的分裂 教案 一、教材分析 分子与细胞” 是北师大版高中生物必修1的第一个模块,选取了细胞生物学的最基本知识。 “细胞的增殖”一章是学生在学习了细胞生命系统的组成、结构、功能之后,再来认识细胞这个系统的产生、发展、消亡的过程。 “有丝分裂”是本章的重点。通过这一部分的学习可加深巩固前几章的知识,为进一步学习减数分裂和遗传规律的知识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有承上启下的作用。这种层层深入的教材编排对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也是极其重要的。因此本节课在教学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学情分析 学生有学习了前五章的内容以后,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物学知识,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较高,对生物课的学习兴趣较为浓厚。初中时,学生已经学习过“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但是对细胞分裂的了解还是很浅,没有深入到细胞分裂过程的水平。因此,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并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采用新的阅读式教学方教学法,使学生将新知识有效的整合到已有的知识体系中去。 三、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通过阅读,自己总结出细胞增殖的方式及意义; 2、掌握有丝分裂过程中各时期特点及染色体行为变化规律。 3、植物细胞、动物细胞有丝分裂的比较。 4、通过对课本文字、图、表的阅读,熟知真核细胞有丝分裂的概念和特点。 5、准确认出细胞分裂各时期的图像。 能力目标: 1.提高对文字、表格、图像阅读的能力; 2.培养学生对图表的分析比较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培养学生对生物阅读课的兴趣,增强学习主动性; 2.提高对有丝分裂过程静态描述与动态变化结合的理解。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a.有丝分裂的概念和特点; b.有丝分裂过程动态变化的理解及染色体行为变化规律 c.培养学生阅读文字、图、表的能力,提高对阅读的兴趣。 教学难点: 有丝分裂过程动态变化的理解及染色体行为变化规律。 五、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PPT图片展示】植物从一个受精卵到一棵参天大树,人类从一个受精卵到一个成人。 提问:在这个过程中,什么过程做的贡献最大? 【PPT动画展示】不同种类细胞一分为二的视频。 提问:细胞以什么方式增殖?细胞增殖的方式有哪些呢? 师述:下面同学们阅读课本P98—P102页内容,填写学案“有丝分裂”部分填空。 学生观察并讨论: 认真观察细胞分裂图、植物分生组织细胞分裂图和精子细胞的细胞分裂过程图,简要说出他们的主要区别特点。 归纳总结:提出三种细胞分裂方式并比较主要不同。 三种细胞分裂方式中,无丝分裂通常是已经分化的细胞所采取的细胞分裂方式,减数分裂只发生于有性生殖过程中,多是用于产生有性生殖细胞如卵细胞或精子细胞等;而有丝分裂则是最常见的方式。人体就是经过连续的有丝分裂由一个受精卵细胞生长发育成的。 设问: 为什么有丝分裂可以连续进行? 一般情况下,通过有丝分裂产生的全部细胞都具有相同的遗传性。克隆技术就是利用的这一原理。为什么有丝分裂能够产生相同的细胞呢? 根据课本给出的数据等资料可以知道,在一个细胞完成一次分裂过程中分裂间期占有极大的比例。分裂间期是一个新生的细胞进行物质积累生长成熟的阶段,与此同时这个细胞还要为新一代细胞的产生做好充分的物质准备。因此看似静止的分裂间期其实是细胞最繁忙的阶段。 根据给出的图形和照片比较并描述处于分裂间期的细胞具有哪些特点?是否发生了什么变化?分析造成这些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分裂间期:为细胞分裂做物质准备。(占时90~95%) 细胞变化:细胞核大核仁明显,染色加深。核内渐出现染色体纤丝。 分子变化:DNA复制加倍,有关蛋白质大量合成。 总结: 1、细胞变化:细胞由扁变方,细胞核占有极大的比例。细胞核染色均匀,颜色渐深,核仁不止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