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4393602

高中生物北师大版必修一第四章4.2.2 光能的转换—光合作用 课件、教案(3份打包)

日期:2025-09-22 科目:生物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51次 大小:3261572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高中,打包,3份,教案,课件,光合作用
    4.2.2 光能的转换—光合作用 教案 一、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说出科学家对光合作用原理的认识过程,并能简述出光合作用的原料、产物、条件和反应场所。 2.能力目标。模仿科学家发现光合作用的过程,学会运用科学探究的手段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发展科学探究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验科学探究历程,认同科学概念是在不断的观察、实验、探索和争论中前进的;认同科学家不仅要继承前人的科研成果,而且要善于吸收不同意见中的合理成分,还要具有质疑、创新及勇于实践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 二、活动设计 实验一:1627年,比利时的科学家海尔蒙特(V.Helmont)第一次试图用定量的方法研究植物的营养来源。通过该实验他认为,植物生长所需要的养料主要来自于,而不是土壤。问题讨论与质疑:你认为他的结论正确吗?为什么? 实验二:1771 年,英国的科学家普利斯特利(J.Priestley)通过植物和动物之间进行气体交换的实验,第一次成功地应用化学的方法研究植物的生长。通过实验证实,植物可以因蜡烛燃烧或小白鼠呼吸而变得污浊的空气。问题讨论与质疑:①为什么学者们会得到相反的实验结果呢?②你认为普利斯特利在实验中忽视了哪种条件? 实验三:1779年荷兰的科学家英格豪斯(J.Ingen-housz)做了500多次植物更新空气的实验,发现普利斯特利的实验只有在下才能成功。问题讨论:①他在实验中控制的单一变量是什么?②小组合作设计实验装置图,证明植物需要光才能制造O2?怎样检验O2?(提 供实验材料和器材:金鱼藻、大烧杯、漏斗、试管、木条、火柴等)阅读材料:1782年瑞士牧师谢尼伯通过实验证明植物在光下不仅把坏空气变好,还能把坏空气作为自身的养料。1785年,由于发现了空气的组成,人们才明确绿叶在光下放出的气体是氧气,吸收的是二氧化碳。以后,随着化学和物理学知识的不断丰富和实验技术的不断发展,对植物生命活动的研究也逐渐走向定量化和精确化。1804年瑞士植物生理学家索苏尔(deSaussure)首次利用定量化学实验进行定量测定,发现植物在光下吸收的二氧化碳与放出的氧气有等体积关系,而且植物的增重量大于二氧化碳吸收量减去氧的释放量。因此他指出绿色植物在光下同时还要消耗水,这也与海尔蒙特的结论相吻合。1845年,德国科学家梅耶(R.Mayer)根据能量转换和守恒定律明确指出,植物在进行光合作用时,把光能转换成化学能储存起来。 实验四:1864年德国的科学家萨克斯(J.von Sachs)采用碘液检测淀粉的方法进行实验。问题讨论:以小组为单位,针对萨克斯的实验,互相提问有关实验过程、方法及设计原则并互相解答。 实验五:1880年美国科学家恩格尔曼的水绵实验。得出什么结论?该实验设计上有什么巧妙之处? 实验六:1939年美国的科学家鲁宾(S.Ruben)和卡门(M.Kamen)利用同位素标记法进行了探究实验。尝试设计实验:提出问题:探究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到底来自二氧化碳还是水?作出假设: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来自。设计实验:用氧的同位素18O分别标记H2O和CO2,使它们分别成为H218O和C18O2。然后进行分组实验:第一组:向植物提供H2O和C18O2;第二组:向同种植物提供H218O和CO2。在其他条件都相同的情况下,分析两组实验释放的氧气。预测实验结果:。观察与实验:(略)获取分析实验证据:结果表明,第一组释放的氧气全都是,第二组释放的氧气全都是。得出结论: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来自。表达与交流。 实验七:1948年美国的科学家卡尔文(M.Calvin)等报告了历时10年的科研成果,他用14 C标记的,供小球藻进行光合作用,然后追踪检测其放射性,最终探明了光合作用过程碳元素的行踪,这一途径被称为卡尔文循环。4.2.2 光能的转换—光合作用 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说出科学家对光合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