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4422274

四川省2017-2018年度高三第二次“联测促改”活动 语文含答案

日期:2024-05-02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23次 大小:1011283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四川省,2017-2018,年度,高三,第二次,联测促改
    绝密★启用前 【考试时间:2018 年 4 月 8 日:9:00-11:30】 四川省2017-2018 年度高三“联测促改”活动 语 文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回答非选择 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及草稿纸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墨家和儒家对待神灵以及敬拜神灵的态度似乎都有自相矛盾的地方。墨家既信奉鬼神,却反对丧葬和 祭祀祖先时要献大量祭牲的繁文缛节;儒家强调祭祀的重要性,却不信有鬼神。墨家对儒家在这方面的自 相矛盾,毫不客气地予以指出。《墨子·公孟》篇里所记的公孟子是个儒家人士。他说:“无鬼神。”又 曰:“君子必学祭礼。”子墨子曰:“执无鬼而学祭礼,是犹无客而学客礼也,是犹无鱼而为鱼罟也。” 其实,儒家和墨家这种似乎自相矛盾的地方只是表面上的不一致。丧葬祭祀在古代受到重视,起初是 源于对鬼神的信仰,但儒家重视丧葬礼仪,不是由于信奉鬼神,而是由于重视去世的祖先。可以说,儒家 重视仪礼,是一种诗情,而不是出自宗教。儒家的这个理论后来经荀子而进一步发展。(摘者注:荀子《礼 论》中说,“故丧礼者,无它焉,明死生之义,送以哀敬而终周藏也”,又说,“祭者,志意哀慕之情也, 忠信爱敬之至矣”。在这样的解释中,葬礼和祭仪已不再有宗教的意味。)因此,对儒家来说,这种表面 上自相矛盾的地方,实际上并不存在。 墨子的观点其实也没有自相矛盾。他论证鬼神的存在,是为他的兼爱理论作张本,而不是对超自然有 什么特别的兴趣。在《明鬼》下篇里,墨子认为,世上之所以混乱,源于“疑惑鬼神之有与无之别,不明 乎鬼神之能赏贤而罚暴也”。接下去,他问道:“今若使天下之人偕若信鬼神之能赏善而罚暴也,则夫天 下岂乱哉!”所以,他关于“天志”和“明鬼”的理论只是为了教人相信,实行兼爱,将得上天奖赏;如 不实行兼爱,则将受上天惩罚。大众持这样的信仰,将有利于在人间建立理想世界,因此墨子采取这样的 主张。在丧葬和祭祀中“节用”,也有利于大众,因此墨子也主张这样的方针。墨子的思想从极端功利主 义出发,崇奉鬼神,而主张薄葬节礼,两者之间并不矛盾,因为都有利于大众实行兼爱。 (摘编自冯友兰《中国哲学简史》) 1.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无客而学客礼”,形象地指出了公孟子“君子必学祭礼”是毫无意义的。 B.儒家重视丧葬礼仪,剔除了迷信色彩,它们不再是宗教意味的行为。 C.墨子之所以相信鬼神,又反对丧葬祭祀,是因为二者都有利于实行兼爱。 D.墨子的“天志”“明鬼”理论是和他的政治理论相联系的,认为鬼神关乎社会的治乱。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文章论证上的一大特点是多用总分结构,使文章无论局部还是整体都清晰严密。 B.文章引用《墨子·公孟》,有力地论证了儒家在处理与神灵关系上是自相矛盾的。 C.文章比较了“古代”和儒家重视丧葬礼仪的原因,突出儒家这一思想的出发点。 D.文章从墨家看似自相矛盾的两个方面分而论之,最后总结,指出二者是统一的。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丧葬礼仪在古代受到重视,其最初的原因并不像儒家那样出于对祖先的敬重。 B.儒家不信鬼神却重视丧葬,既体现儒家的理性精神,又表达了对生命的敬畏。 C.荀子进一步发展了儒家的丧葬祭礼理论,他比之前的儒家更加重视厚葬丰祀。 D.在对待神灵的态度上,墨子讲求功利和实用,缺失儒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