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4445230

第7课《 陆文学自传》》授课课件

日期:2024-05-02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11次 大小:425572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7课, 陆文学自传,授课,课件
  • cover
课件58张PPT。第二单元 人物传记 第7课 陆文学自传Ⅰ 文本导学Ⅱ 学后自评内容索引Ⅰ 文本导学1.古今异义 (1)褊躁多自用意。 古义:_____ 今义:_____ (2)豁然不惑。 古义:_____ 今义:_____1固执。用心、企图。不再疑惑。人四十岁。(3)闭关读书。 古义:_____ 今义:_____ (4)他日于学者得张衡《南都赋》。 古义:_____ 今义:_____ (5)宜野人乘蓄。 古义:_____ 今义:_____闭门。指闭塞关口,不与外界往来。求学的人。在学术上有一定成就的人。隐士,山野之人。①未开化的人。②指性情粗野的人。2.一词多义意有所适,不言而去:_____ 但于牧所仿青衿小儿:_____(1)所恐渐渍外典,去道日旷:_____ 舍主者而去:_____(2)去懵然若有所遗:_____ 襄阳太守李憕见遗:_____(3)遗与动词构成“所”字结构处所、地方,名词距离,动词离开,动词遗失,动词赠送,动词公执释典不屈:____ 折其楚乃释:_____ 与吴兴释皎然为缁素忘年之交:_____(4)释故特以相赠:_____ 学书以竹画牛背为字:_____ 以门人之伯主焉:_____(5)以佛家放下,动词和尚,名词把,介词用,介词让,介词3.词类活用 (1)常扁舟往来山寺:_____ (2)杖击林木,手弄流水:_____ (3)主者以为慵惰,鞭之:_____ (4)因倦所役:_____ 4.文言句式 (1)陆子盖今之接舆也:_____ (2)结庐于苕溪之湄:_____ (3)常扁舟往来山寺:_____ (4)故特以相赠:_____名词作状语,坐小船。均为名词作状语,用手杖,用手。名词作动词,用鞭子抽打。意动用法,对……感到厌倦。语气词“也”,表判断。状语后置句,应为“于苕溪之湄结庐”。省略句,“来”后省略介词“于”。省略句,“以”后省略宾语“之”。5.翻译下列句子 (1)常扁舟往来山寺,随身唯纱巾、藤鞋、短褐、犊鼻。 译文:_____ _____ (2)宜野人乘蓄,故特以相赠。 译文:_____ (3)见人为善,若己有之;见人不善,若己羞之。 译文:_____ _____ 常常坐着小船往来于山寺之间,随身携带的只有纱巾、藤鞋、短衣、短裤。 (这头牛)适合山野之人骑乘和蓄养,所以特地把它赠给我。 见到别人做好事,就像自己也做了这样的事;见到别人做了不好的事,就像自己也做了不好的事而羞耻。 一、结构图解21.个性偏执、行为怪异 2.交游不俗,情趣高雅 3.少年求学,历经磨难 4.结交朋友 5.所著作品半生经历二、中心主旨 陆羽通过为自己立传,追述了自己上半生的经历,突出了自己鲜明的个性特点,表达了自己因遭遇坎坷而内心悲苦的心情,同时也寄寓了对国事的忧虑和关心。1.作者的外貌、口才怎样?但他却又自比王粲、张载等人,这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性格?此外,还写了作者的哪些性格?作者有没有在传中美化自己?3“貌陋”、“口吃”,都是缺憾,作者却比之王粲、张载等人,坦然自负,而不动声色。此外,还从几个侧面表现作者特立独行的个性:“才辩为性,褊躁多自用意”,“意有所适,不言而去”,“又与人为信……而不愆也”等。客观介绍,“不虚美,不隐恶”,寥寥数笔,性情毕现。 答案2.第二段在文中的顺序安排与一般传记不同,从时间上看,这些内容应该放到最后来写,如何理解这种构思?本文是文学史上第一篇以“自传”为题的传记文,是作者29岁时应皎然之约为浙西诗会的诗友写的,所以它不像一般史传按时间顺序介绍自己的事迹,而侧重于表现自己目前的思想性格特点,而这一段和第一段在内容上有着紧密的联系,因此放在一起。以下第三段追述幼年经历,可以看成是对作者性格形成原因的解释。 答案Ⅱ 学后自评1.下列句子中加颜色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危坐展卷,口动而已       危:端正 B.或云字羽,名鸿渐,未知孰是 或:有的人 C.自九岁学属文 属:写作 D.育于竟陵太师积公之禅 育:接受教育1 答案解析育:抚养,养育。√2.下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