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4453170

《定风波》优秀公开课(共35张PPT)

日期:2024-04-30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97次 大小:480674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定风波,优秀,开课,35张,PPT
  • cover
课件35张PPT。定 风 波 苏 轼   他,才华横溢,诗、词、文、画、书法名冠一时他,一生坎坷,被一贬再贬 他携家带眷,风尘仆仆 跋涉在荒野古道上 无休无止地向着新的谪居地进发知人论世贬到黄州,他说:“长江绕郭知鱼美,好竹连山觉笋香”。 贬到杭州,他说“我本无家更安住,故乡无此好湖山”。 贬到惠州,他说:“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贬到儋(dān)州,他说:“九死南荒吾不悔,兹游奇绝冠平生”。 “即使在南方那种蛮荒之地死上很多次我也不感到悔恨 这里能游览到生平所见最奇异与险峻的风景也足以使我得人生充满精彩”。 余秋雨在《苏东坡突围》中这样写道:“他从监狱里走来,带着一个极小的官职,实际上以一个流放犯的身份走来,带着官场和文坛泼给他的浑身脏水走来……一路上小人牵着大师,大师牵着历史,一路走来了黄州……” 他在黄州城东开垦了十亩荒地,田旁筑一茅屋,辛勤躬耕,自得其乐。 “在黄州的苏东坡是成熟了的苏东坡。这种成熟是一种不再需要对别人察颜观色的从容,一种终于停止向周围申诉求告的大气,一种不理会哄闹的微笑,一种洗刷了偏激的淡漠,一种无须伸张的厚实,一种并不陡峭的高度”。 诗词背景 这首词作于宋神宗元丰五(1082),此时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谪黄州已近三年。在这遭受严重政治迫害后的几年里,苏轼内心当然有忿懑和痛苦的一面,但他却始终能以超人的旷达心态泰然处之。这首《定风波》就表现了苏轼当时“泰然处之”的心境。时间:地点:人物:雨事件:感觉:1082年3月7日沙湖道中同行 、余狼狈、不觉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词前小序即事感怀 读 出 节 奏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初步感知 简单翻译本诗并概括上下片主要内容。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不要去听雨点子穿过树林打在树叶上的声音,不妨一边舒适地吟诗、长啸,一边慢慢地走去。 拄着竹杖,穿着草鞋,比乘马还要来得轻便。这雨有甚么可怕?虽只有一件蓑衣,任凭一生风雨都不在意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带着寒气的春风将我的醉意吹醒了,微微感到点冷。 雨后放晴,前面山头上的夕阳普照, 好似在招手欢迎我。 回头望望刚才遇雨的地方,真是晴雨无常!回去吧,不管风吹雨打也好,阳光四照也好。 词中记叙的只是出游时途中遇雨的一件小事,但从中表达了作者洒脱、放达的人生态度,更寄寓了他对自己所遭受的政治打击的愤懑和故作旷达之情! 上阕写途中遇雨的情景。 下阕写雨过天晴后的心理感受 找出你认为写得好的诗句,并作赏析。自主赏析1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外物不足萦怀无所畏惧 气定神闲 雨大 调皮的挑战色彩 轻松 欢快神态 自若 面对这突如其来的雨, 苏轼是如何做的呢? 思考:作者为什么说“竹杖芒鞋”比马“轻” ?你认为这里的“竹杖芒鞋”和“马”有什么深刻含义吗? 心情的轻松,无官一身轻“竹杖芒鞋”闲散江湖“马”奔波官场“竹杖芒鞋 轻胜马”两者对比,隐喻闲散江湖胜过奔波官场“轻” 诗人被贬黄州,为什么内心还会感到轻松呢?“得罪以来,深自闭塞,扁舟草履,放浪山水间,与樵渔杂处,往往为醉人所推骂,辄自喜渐不为人识。” ———苏东坡《答李端书》 因为可以过一种没有官场束缚的无拘无束的生活,所以内心轻松。 思考:“一蓑烟雨任平生”中的“烟雨”是否仅指自然界的风雨?“任”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境?赏析探究“烟雨”自然界的风雨, 政治上的风云变幻“任”镇定、从容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