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4457716

2017-2018学年下学期高一语文人教版(期中复习)每日一题2018年4月23日古代诗歌阅读(一)

日期:2024-05-02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学案 查看:68次 大小:541263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2017-2018,阅读,古代诗歌,23日,4月,2018年
  • cover
2018年4月23日 古代诗歌阅读(一) 高考频度:★★★★ ┇ 难易程度:★★★★ 【安徽省黄山市屯溪第一中学2016-2017高一下学期期中】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早秋山中作① 【唐】王维 无才不敢累明时,思向东溪守故篱。 岂厌尚平②婚嫁早,却嫌陶令去官迟。 草间蛩③响临秋急,山里蝉声薄暮悲。 寂寞柴门人不到,空林独与白云期。 【注】①这首诗疑作于王维四十多岁的时候,过着半官半隐的生活。②尚平,字子平,东汉朝歌人。为子嫁娶毕,即不复理家事。后用为不以家事自累的典实。③蛩,蟋蟀。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A.“无才不敢累明时”写出了诗人的谦虚,他认为自己没有才华,就不拖累圣明的时代了。 B.全诗运用多种艺术手法描写景物和传情达意,如反语、用典、以动衬静、渲染、比喻等。 C.诗歌符合律诗对对仗的要求,颈联中“草间”对“山里”,“蛩响”对“蝉声”。整齐匀称,节奏鲜明,富于音乐美。 D.颈联从听觉的角度来描写临秋的蟋蟀响急,薄暮的寒蝉声悲,照应题目,写出了早秋山中的安静空寂,给人一种萧索落寞的感受。 E.诗歌通过“故篱”“蝉声”“柴门”“空林”“白云”等意象,交待了诗人生活的山林田园环境。 2.全诗表达了作者哪些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 1.AB 2.①对自己不被知遇的抱怨。首句说自己“无才不敢累明时”,是谦词反语,埋怨自己满腹才华,却不被知遇重用。②对仕途世事的厌倦,对隐逸生活的向往。颔联两个典故,表明诗人与尚子平、陶渊明一样的意欲归隐山林的思想,而且归隐之心非常迫切③理想落空、独守山林生活的些许落寞。颈联的环境渲染悲凉的氛围,烘托悲戚的心境,尾联的“寂寞”“空”“独”更是直接点出了这种情感。 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早发昌平岛① 沈佺期 解缆春风后,鸣榔②晓涨前。 阳乌出海树,云雁下江烟。 积气冲长岛,浮光溢大川。 不能怀魏阙③,心赏独泠然。 【注】①这首诗作于诗人自广西境内取道海上赴贬地途中。②鸣榔:敲响船帮,代指开船。③魏阙:出自《庄子》,原指宫门上巍然高出的观楼,后代称朝廷。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最恰当的两项是( )( ) A.首联点出题目中“早发”二字,并暗示时值春天。在春风吹拂的早晨,诗人乘船出海,“春风”二字写出了诗人内心的愉悦与轻快。 B.颔联“阳乌出海树,云雁下江烟”描写了行程中所见明丽景象,对于赴贬地途中的诗人来说,能够欣赏到如此美景是非常幸运的。 C.颈联中的“冲”“溢”二字刻画出了海面上波光粼粼、水天相接的壮阔景象,这两个字富有表现力,表现了诗人在炼字方面的匠心。 D.这是一首贬谪诗,描绘了早发昌平岛旅途中的壮丽景色,语言生动,诗人虽然遭贬,但并没有放在心上,依然兴致勃勃地欣赏美景。 E.诗歌叙事、描写、抒情自然结合,采用了借景抒情和直抒胸臆的手法,情感表达极为充分,从中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矛盾的内心。 2.尾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是怎样表达的?请简要分析。 二、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野 望 [唐]杜甫 西山白雪三城戍①,南浦清江万里桥②。 海内风尘诸弟隔,天涯涕泪一身遥。 惟将迟暮供多病,未有涓埃③答圣朝。 跨马出郊时极目,不堪人事日萧条。 【注】①三城戍:西山三城的堡垒,三城,与吐蕃临界,为蜀边要塞。②“南浦”句:南浦,泛指送别之地。万里桥,在成都杜甫草堂的东边。③涓埃:细流与微尘,比喻微小。 3.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首联由景入题,远望“西山白雪三城戍”,近看“南浦清江万里桥”,景象开阔辽远。 B.颈联写自己“迟暮多病”“未报圣朝”,含蓄地批判了皇帝昏庸无能,荒淫误国,抒发了自己报国无门的悲叹之情。 C.尾联照应题目——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