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辛亥风云激荡钱江两岸 教学目标 1.知道:革命兴起的背景、中国同盟会、革命纲领、浙皖起义、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2.发展学生分析概括能力。 3.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精神和为理想而奋斗的顽强毅力。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出示:辛亥革命 学生读课题。 看到这个课题,你有什么想问的? 二、了解辛亥革命 1.教师:播放录相,并要求学生搜集录相中的重要信息。 2.学生:观看录相,并在录相中搜集重要的历史信息。 3.学生回答,教师用课件呈现: (1)浙皖起义: 1907年,光复会员徐锡麟领导了震惊中外的浙皖起义,一举击毙清廷巡抚恩铭。本文试就浙皖起义筹划、发动、失败原因等作一些有益的探讨。并从中领略到徐锡麟烈士的雄才大略。这场起义尽管以失败而告终,但却给后来的革命者留下宝贵 21教育网 (2)浙江光复: 光复会是近代反清革命的主要政治团体之一,是同盟会的组成部分,在舆论宣传、反清斗争中起过重要作用。光复会的主要领导人是浙江籍的蔡元培、章太炎、陶成章。主要成员也是浙江籍。21cnjy.com 光复会创立初期有两大特点,一是其创始人和主要成员都是浙江人;二是有秘密结社的会党领袖加入。这与光复会的定名、宗旨和活动有关,又受到传统思想的影响。光复会在辛亥革命时期起过作用,但过于强调地方、强调传统,产生了不利的一面。21世纪教育网 (3)学生阅读文字和图片资料; (4) 学生阅读体验 三、师生共同评价 教学反思 多媒体手段的使用比较得当,在信息技术与学科教育整合过程中,能遵循有效性和简约的原则,围绕教学目标,使用恰当的录相和图片文字资料,多途径刺激学生思维,同时也不会造成视觉和听觉疲劳。21·cn·jy·com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