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4585116

第13课 绍兴莲花落 课件(20张PPT)

日期:2025-11-22 科目:校本课程 类型:小学课件 查看:99次 大小:5717223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13课,绍兴,莲花,课件,20张,PPT
  • cover
课件20张PPT。绍兴莲花落绍兴莲花落,用绍兴方言俗语演唱,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曲调来自民间,词曲结合自然,腔调口语化。因此,唱腔质朴流畅而入耳,易学易记。加上说、唱、表、白有声有色融洽一体,故历来为本地区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形式简朴,轻装上阵,农庄山乡,大小书场及正式剧院均可演出,流传于绍兴、杭州、宁波等地区。莲花落,亦称莲花乐、莲花闹,是绍兴地方的一种曲艺。因演唱中间有“哩哩莲花落”之类的帮唱过门,故名。或说由唐时“散花乐”变为“莲花乐”再变为“莲花落”。因其演唱生动活泼,唱词通俗易懂,唱腔朴实流畅,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莲花落为群众喜闻乐见。 概况:历史渊源:宋元时期清光绪年间明国初近年来未来佛典《续传灯录》第23《俞道婆》载:“一日闻丐唱《莲花乐》云:'不因柳毅传书信,何因得到洞庭源。'忽大悟。”可见最初是丐者卖艺所演唱。绍兴莲花落相传始于清光绪年间,时有"下三府"(今杭、嘉、湖一带)绰号"长手指甲"之张姓艺人来绍兴卖唱,并收徒定居于绍兴。先后收上虞松厦沈阿发、绍兴坡塘唐茂盛为徒。其时,唱词信口编造,无固定内容,演唱亦无固定基调。民国初,唐茂盛受越剧呤嗄调及宣卷调之影响,开始采用接调方法,创造出一套基本唱腔。其演出形式亦由沿街卖唱而改为登台演出。后逐渐形成有故事情节的段子,称为"节诗"。近年来,绍兴莲花落表演、唱腔及音乐,皆有较大发展,在伴奏上有时加用琵琶、扬琴、二胡、笛子等乐器,还根据剧情需要,穿插演唱绍剧、越剧及部分民歌小调,并开始进行男双档演出的尝试,除发挥原说唱特点外,还增加表演部分,其书目日益丰富。表演方式: 莲花落,是一种说唱兼有的曲艺艺术。表演者多为一人,自说自唱,自打七件子伴奏。所谓七件子乃是分执 于两手的竹板,因其右手所执两片大竹板,左手所执五片小竹板。大竹板打板,小竹板打眼,相互配合有板有眼,说唱之词则随着板眼节奏进行表演。 由于唱腔流畅、婉转动听,善于叙事,也宜抒情,生动风趣,通俗易懂,特别为农民群众所喜爱,成为农闲时的一种文艺活动。同时,也出现了一些著名的职业艺人。 绍兴莲花落的表演方式特点绍兴莲花落的唱功 绍兴莲花落是“说唱”并重的曲种,“唱”在表演中占据了非常重的分量,演员通过优美动人的演唱叙述事件、塑造人物、抒发感情。除了曲艺界对演唱“按字行腔,以情带声”的总要求外,绍兴莲花落的唱功还表现出“叙事畅快淋漓、行云流水,抒情抑扬顿挫、委婉缠绵;音调高低错落、节奏缓急分明”等鲜明的特征。 绍兴莲花落的噱功 利用噱头、笑话作为书头子静场和穿插正书,是绍兴莲花落当前的重要表演手段之一。莲花落的噱头主要分插科打诨的外快噱,符合情理的肉里噱,以古语化现代化的变化噱。外快噱主要用在静场时或书情寡淡之处。肉里噱主要运在活跃书情时,要达到使听众回味无穷的效果。变化噱也是属于肉里噱的内容,主要达到幽默风趣的效果,使观众会心而笑。 莲花落的说功 莲花落的“说表”,大体上分为表白、道白、私(咕)白、表道混合白四种。表白,以交代故事情节为主,演员在表白时必须简练鲜明。道白,是曲目中人物的对话,也就是出角色。私(咕)白,是表现人物内心思想的。表道混合白,就是以表带白,表演者代人物讲话,要求粗线条地交代故事情节,使观众简明扼要地了解剧情发展,并带入下一个表演的细节中。 绍兴莲花落的做功 绍兴莲花落的“做”,与东北的“二人转”等曲艺的表演形式有较大的区别,对“做”的要求,不是扮演角色,而是“装”角色,而且要恰到好处,一装就收。要求艺人在说说唱唱的过程中,恰当而又准确地虚拟书中人物的神情体态,点染曲本中描述的情景事物。对于曲艺界所讲的“手、眼、身、法、步”以及“心、神、意、念、侯”的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