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4607828

广东省深圳市普通高中2017-2018学年下学期高二语文5月月考试题 (8) Word版含答案

日期:2024-05-01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43次 大小:117760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4
广东省,月月,版含,Word,试题,深圳市
  • cover
下学期高二语文5月月考试题08 第Ⅰ卷 阅读题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白居易的美学观点 白居易继承儒家传统美学思想,强调诗歌在社会生活中应该发挥“补察时政”“泄导人情”的积极作用。他认为诗歌所以能发挥这样的作用,是由诗歌的本质决定的,即“诗言志”这个命题。所谓“诗者:根情、苗言、华声、实义”,所谓“大凡人之感于事,则必动于情,然后兴于嗟叹,发于吟咏,而形于歌诗”,概括起来,也还是“诗言志”这三个字。正是诗歌的这种本质,决定了它可以普遍地感动人心,同时也决定了通过它可见国风之盛衰,闻王政之得失,知人情之哀乐,从而收到“补察时政”“泄导人情”、上下交合、内外胥悦的社会效果。 白居易这种思想的核心,显然是以《礼记》和《毛诗大序》为代表的儒家传统观点。但是,白居易终究生活在唐代,而不是生活在先秦和汉代。魏晋南北朝以来美学思想发展的新潮流不可能不对他产生影响。他在论证诗歌“补察时政”“泄导人情”的作用时,和孔颖达一样突出强调诗歌抒情的特性,这就是时代在他身上打下的烙印。 还有一点值得注意。白居易从诗歌“补察时政”“泄导人情”这个大前提出发,引出一个结论,就是统治者应该允许并且鼓励老百姓把心中的喜怒哀乐之情抒发出来的。白居易认为这样做有利于封建统治的巩固,就是他说的“善防川者,决之使导;善理人者,宣之使言”。这是为他的“新乐府运动”提供理论论证,集中体现了他的诗歌美学的现实主义精神。 根据诗歌“补察时政”“泄导人情”这个基本思想,白居易对梁、陈以来的诗歌提出了严厉的批评。他说“至于梁、陈间,率不过嘲风雪、弄花草而已。……于是六义尽去矣。”唐诗也一样,李白诗被他砍得只剩下不到十分之一,杜甫的诗歌被他砍得只剩下三四十首。李、杜尚且如此,更不要说别的诗人了。 白居易批评的主旨是反对诗歌创作脱离社会生活的倾向,这是正确的。但是他要求每一首诗都要有政教美刺的寄托,否则就一概加以排斥,就有点太偏激了。 1.下列说法不能体现白居易对诗歌的主张的一项是 A.诗歌在社会生活中应发挥“补察时政”“泄导人情”的作用。 B.诗歌“补察时政”“泄导人情”的作用是由“诗言志”的本质决定的。 C.屈原的《湘夫人》、姜夔的《扬州慢》、雎景臣的《高祖还乡》等都是符合白居易美学观点的作品。 D.大凡人之感于事,则必动于情,然后兴于嗟叹,发于吟咏,而形于歌诗。 2.下列说法不属于魏晋南北朝以来的美学思想新潮流对白居易诗歌理论影响的表现的一项是 A.强调诗歌抒情的特性。 B.认为统治者应允许并鼓励老百姓抒发喜怒哀乐之情,利于巩固封建统治。 C.善防川者,决之使导;善理人者,宣之使言。 D.魏晋南北朝以来的美学思想新潮流为白居易的“新乐府运动”提供了理论论证。 3.下列说法,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白居易认为没有政教美刺寄托的诗歌都是脱离社会生活的诗歌。 B.白居易认为唐代李白、杜甫的许多诗和梁、陈的诗一样,嘲风雪、弄花草,所以被他砍得所剩无几。 C.白居易对魏晋南北朝以来的诗歌理论尤其是梁、陈的诗歌理论持否定的态度。 D.“诗言志”的诗歌本质决定了诗歌必然能见国风之盛衰,闻王政之得失,知人情哀乐,从而收到“补察时政”“泄导人情”、上下交和、内外胥悦的社会效果。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共19分,4-6题每小题3分,7题1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大铁椎传 清·魏禧 大铁椎,不知何许人,北平陈子灿省兄河南,与遇宋将军家。宋,怀庆青华镇人,工技击,七省好事者皆来学。人以其雄健,呼宋将军云。宋弟子高信之,亦怀庆人,多力善射,长子灿七岁,少同学,故尝与过宋将军。 时座上有健啖客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