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4651746

2018版高中语文专题3月是故乡明漂泊的旅人《想北平》课件苏教版必修1

日期:2024-05-01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64次 大小:200005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2018版,旅人,必修,苏教版,课件,想北平
  • cover
课件33张PPT。月是故乡明 漂泊的旅人 想北平书香晨读课前预习课堂探究文本总结时文赏读书香晨读 开卷有益国学讲堂1.国尔忘家,公尔忘私,利不苟就,害不苟去,惟义所在。(贾谊《新书·阶级》) 【译文】为了国而忘记家,为了公而忘记私。有利不随便求取,有害不轻易去掉。一切行为要看是不是符合道义。 【领悟】一切应以国家利益为重,对利害的取舍,应以符合道义为标准。不能只考虑个人利益,去危害国家和群众利益及社会道义。 2.临患不忘国,忠也;思难不越官,信也;图国忘死,贞也。谋主三者,义也。(《左传·昭公元年》) 【译文】面临祸患而不忘国家, 这是忠心的表现; 想到危难而不放弃职守, 这是诚意的体现; 为了国家的利益而置生死于度外, 这是坚贞的表现。计谋以这三者为主体, 这是行为合于道义的体现。 【领悟】孝悌忠信礼义廉耻是孔子的德育内容的全部精髓。“孝、悌、忠、信、礼、义、廉、耻”是做人的根本,也是人生的八德。导入阅读品味牵挂 牵挂是一种生命形态,是所有人都要寻找都会珍爱的精神场所和心理磁场。鉴别感情深浅的最好方法是牵挂的长短。“孔雀东南飞”的美丽传说,“孟姜女哭长城”的千古绝唱,“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悲欢离合,“思君如满月,夜夜减青辉”的妙句佳章,都描述着因牵挂到极点,终致面容渐消瘦,直至付出生命的故事,留给我们一份至真至诚的悲凉的美丽。 走进人生,便走进了牵挂;拥有了牵挂,便拥有了感情的寄托。“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是充满亲情的牵挂;“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是溢满乡情的牵挂;“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是徜徉恋情的牵挂。“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是牵挂的缺憾;“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是牵挂的寄托;“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是牵挂的蕴含。 牵挂,是一杯浓郁的感情琼浆,是一句依依惜别的殷殷祝福。父母对子女的牵挂,就像一片云,随着天空中的飞鸟四处飘荡,穿越千山万水,萦绕在子女心头。兄弟姐妹之间的牵挂,有如山间小溪,清澈透明,只要青山不老,它就会淙淙流淌不息,唱一路欢歌,激一路浪花。夫妻之间的牵挂却似一首婉约的词,缠绵幽远,相思常使泪沾巾。还有朋友之间那份不含有血缘关系、不掺杂私心杂念的牵挂,常能给人以无穷的力量和勇气。 生活需要温馨,需要甜美,需要春风,需要夏雨……牵挂是灵魂絮语,是心灵对话。牵挂别人和被别人牵挂都是幸福,让我们每一个人都领会牵挂,品味牵挂,学会牵挂,让人生变得更加丰富多彩,让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姿。课前预习 自主学习一、相关链接 1.走近作者 老舍(1899-1966),满族,北京人,原名舒庆春,中国现代小说家、剧作家。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话剧《龙须沟》《茶馆》等。作品大多取材于城市下层市民生活,爱憎分明,有强烈的正义感。人物性格鲜明,细节刻画真实。能纯熟地驾驭语言,善于准确运用北京话来表现人物、描写事件,使作品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和强烈的生活气息。老舍以讽刺幽默的风格,赢得了人民的喜爱,被授予“人民艺术家”的称号。2.背景解读 1936年,日本帝国主义已经加紧了对中国的侵略,丧权辱国的《何梅协定》的签订,适应日本侵略需要的“冀察政务委员会”的成立,都说明华北危急,北平危急。老舍先生当时正在山东,作为一个热爱北平的爱国知识分子,面对当时的形势,他忧心如焚,思念家乡之情较平日更为强烈。因此,写下了这篇怀念家乡的文字———《想北平》,抒发了一个平民知识分子真挚而热烈的情怀。3.文学常识 (1)老舍自传 舒舍予,字老舍,现年四十岁,面黄无须。生于北平。三岁失怙,可谓无父;志学之年,帝王不存,可谓无君。无父无君,特别孝爱老母,布尔乔亚之仁未能一扫空也。幼读三百篇,不求甚解。继学师范,遂奠教书匠之基。及壮,糊口四方,教书为业,甚难发财,每购奖券,以得末彩为荣,示甘于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