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4691840

陕西省黄陵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普通班)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

日期:2024-05-03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27次 大小:25756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陕西省,试卷,语文,考试,期末,学期
  • cover
2017-2018学年下学期期末 高二普通班语文试卷 考试时间:120分钟 满分:150分 一、现代文阅读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君子之道“智”“仁”“勇” 周可真 君子文化不仅是儒家文化之精华,而且是中国传统文化之精华。 《论语·宪问》中的一段描述最能反映孔子对君子的人格定位:“子曰:‘君子道者三,我无能焉:仁者不忧,知(智)者不惑,勇者不惧。’子贡曰:‘夫子自道也。’” 从现代认知心理学角度来看,在认知过程中,“智”所涉及的是事实关系,它表现为事实判断;“仁”所涉及的是价值关系,它表现为价值判断;“勇”所涉及的是行为关系,它表现为行为判断。其中,行为判断是认知过程的最高阶段,是根据事实判断和价值判断来作出行为决定。行为判断得当与否,取决于事实判断的正确与否和价值判断的合理与否。故行为判断是事实判断和价值判断的集中反映与综合体现。这意味着“勇”集中反映与综合体现着君子人格特征。 根据孔子“见义不为,无勇也”的解说,“勇”的含义就是“见义而为”,其意义要素包括“义”和“为”,而“义”是“勇”的核心意义,“为”之为“勇”是由“义”决定的,当且仅当“义为”时,才是“勇”。 荀子谓:“不学问,无正义,以富利为隆,是俗人也。”“无正义”的意思就是“人不行正路”。按荀子“礼”“法”并重的思想,他所谓“无正义”实际是指行为不合“礼义”“法度”。要之,“正义”的基本意义就是“人应遵守的行为规则”。具体而言,“正义”又有两个方面的意义:一是制定行为规则所依据的一定原理或原则(属于价值范畴),一是依据一定原理所制定出来的具体行为规则(属于制度范畴)。在儒家看来,前一种意义的“正义”就是孔子所谓“人而不仁,如礼何”的“仁”,后一种意义的“正义”就是“克己复礼为仁”的“礼”。进而言之,“仁”是正义原则,“礼”是正义标准。就其二者的关系而言,“仁”是“礼”的价值依据,“礼”是“仁”的制度表现。因此,在“智”“仁”“勇”的关系中,“见义而为”的“义”应是指作为“仁”的制度表现的“礼”之所宜。所谓“勇”,就是行其“礼”之所宜。按孔子“克己复礼为仁”的观点,如此依“礼”行事乃是“仁”的行为特征。 “见义而为”之由“见义”到“义为”,这个过程还包含被称作“权”的活动。“权”字的本义为秤砣,引申为称量物品轻重的秤,进而派生出称量、权衡轻重之义,如“权,然后知轻重”(《孟子·梁惠王上》)。知轻重者,心中有数也,是“权”含有把握分寸之意。由是衍生出在度的范围内灵活应变之义。《孟子·离娄上》:“淳于髡曰:‘男女授受不亲,礼与?’孟子曰:‘礼也。’曰:‘嫂溺,则援之以手乎?’曰:‘嫂溺不援,是豺狼也。男女授受不亲,礼也。嫂溺,援之以手者,权也。’”这里,“男女授受不亲”之“礼”和“嫂溺,援之以手”之“权”都在“见义”之“义”的范围之内。“见义而为”的“勇”既要守常而行“礼”,又要变通而达“权”,如此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是君子“仁”且“智”的表现,也是君子为人处事的特点。 综上所述,所谓君子,就是“智”“仁”“勇”兼备的文明人。君子的人格特点是“见义而为”,其体现于为人处事,就是既恪守原则又灵活应变的文明生活方式,此乃君子文化的本质特征。?(选自2018年2月《新华文摘》,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智”“仁”“勇”是孔子对君子所作出的人格定位。其中“勇”在君子人格中更为重要,因为从现代认知心理学角度来看,“勇”表现为行为判断,是认知过程的最高阶段。 B.“正义”有两个方面的意义,一是制定行为规则所依据的原理或原则,一是依据一定原理所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