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4879770

1.1 稻作文化的印记 教案

日期:2024-05-06 科目:历史与社会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31次 大小:10020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稻作,文化,印记,教案
  • cover
稻作文化的印记 教案 教学目标 1.能根据资料、地图和图片,获取有用信息,分析出湄公河平原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的基 本特征,形成感性认识。 2.通过对水稻生产的情况和湄公河平原人们的生活情况的分析,以及寻找浙江的稻作文化 的印记,理解一个地区的区域特色是与自然条件和社会条件相互联系。 3.能运用所学方法,确立因地制宜、合理发展的观点。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湄公河平原人们的稻作生产以及生活方式。 教学难点:湄公河平原的稻作生产与人们生活方式之间的密切关系。 教学方法 合作探究、讨论法、创设情景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简介本课小主人--家住宁波的小奇自从看了电影电影人在囧途之泰囧后,就对泰国产生了 很浓的兴趣,她就非常关注泰国,还认识了一位叫小水的泰国网友,故事就这样开始了。 一、湄南河平原的地理位置 小水的介绍自己的家乡--湄公河平原的地理位置(情景一:聊天记录),让学生掌握描述一个地方的地理位置,从大洲、大洋位置和经纬度位置进行展开。湄公河平原位于亚洲东南部的中南半岛,地处低纬度,地跨泰国、越南、老挝、柬埔寨等国。 在此过程中联系学生学过的知识,培养学生读图获取信息的能力。 二、湄公河平原的自然条件 小水的介绍自己的家乡--湄公河平原的自然环境(情景二:小奇的疑惑),分析当地自然条件有何特点,自然条件主要分为四个方面进行展开:气候、水文、地形、纬度带以及土壤。①热带季风气候,高温多雨②平原,地势低平③水网密布,灌溉方便④土壤深厚、肥沃。 教师点拨、启发,总结湄公河平原得天独厚的水稻种植环境。 三、水稻的生产过程 (情景三赏稻田风光,小奇被稻田风光吸引了,想了解水稻的生产环节) 通过联系实际要求学生讨论讲解水稻的生产环节并要求学生亲自演示各个环节,并从中感受农民的辛苦,教育学生珍惜粮食,拒绝浪费。 要求学生结合课本以及生活经验思考回答下列问题: 1、水稻生产的这些环节都是由谁完成的?为什么? 2、湄公河平原的人口密度如何?为什么? 3、当地的粮食能满足人们的需求吗? 4、水稻生产需要庞大的水利工程,这些当地人们是怎样建造与维护的?一家一户,还是集体共同参与? 5、说一说湄公河平原上水稻生产的特点。并从中得出稻作文化印记一:民众齐聚居 [教师]这种民居虽然有很多优点,但一般较简陋,抗台风暴雨的能力较差。所以,现在在湄公河两岸出现了许多现代建筑。 四、人口分布 (印记一:民众齐聚居) (情景三:欣赏当地民居) 出示一张当地高脚屋图,让学生思考为什么采用这样的建筑结构?把民居特色与自然环境、稻作生产联系起来。让学生树立到因地制宜的观念。并让学生理解自然环境对人文环境的影响。由此得出印记二:民居显特色 五、民居特色(印记二:民居显特色) (情景四、小Q逛街见到很多米市场以及各种米制食物) 引导学生分析这种现象说明了什么?得出印记三:生活显特色 六、物质生活 (印记三:生活显特色) 七、精神生活 (印记四:民间多风俗) (情景五、展示小奇旅游过程中的节拍瞬间,出示水上木偶戏与“御耕节”仪式照片) 引导学生分析这种现象说明了什么?水稻生产还影响着人们的精神生活。由此得出印记四:民间多风俗。 [教师]从春耕礼这个特殊的节日,我们可以看到水稻生产对当地人们的哪些影响? 学生讨论,回答:①水稻生产主要是人工劳作,抗风险的能力低,因此,人们敬畏自然灾害,祈求风调雨顺;②季风气候,多台风暴雨,自然灾害频发;③牛是主要的劳动帮手,因此对牛特别有感情。 并从前面水利工程的修建与维护,每年的播种、插秧和收割都需要全村协作完成,让学生得出当地人们具有团结互助,关爱弱者的精神。进一步说明稻作生产影响了人们的精神生活。 我们共同分析了湄公河平原得天独厚的水稻种植环境,以及稻作生产对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