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4907400

湖北省武汉市部分学校2019届高三起点调研测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

日期:2024-05-01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56次 大小:107750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湖北省,武汉市,部分,学校,2019届,高三
  • cover
2018-2019学年度武汉市部分学校新高三起点调研测试 语文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 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中华文明缘何生命力如此旺盛?主要原因在于中华文化文明的核心精神之一:“礼”。中华文明实际是在黄河、长江和西辽河流域等地理范围内展开并结成的一个巨大丛体,而凝聚这一丛体的正是“礼”。 “礼”推动中国最终成为文明之邦。云南元谋县、陕西蓝田县等地的猿人化石可证明从那时起有了中华民族的先祖。文明的孕育经历了漫长的岁月,新石器时代的考古发现7000多处文化遗址,表明当时已经出现了地方性的多种文化区。到新时期时代中晚期,中华文明诞生了。从物质层面表现而言,一是建立在农业和手工业有相当发展的基础之上;二是出现明显的社会阶层分化;三是出现了作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城市;四是在这些城市,特别是中心性城市出现大型建筑。从精神层面表现而言,“礼”贯穿始终。有学者认为,从红山时代的大巫师到上古时代的尧舜禹汤、文武周公,实际上都是集神权和王权于一身的大巫。伴随着神权走向王权,巫的祭祀演变为王的仪礼,祭祀礼仪演化出政治典章,原始歌舞演化出文学艺术。中华文明由此依靠由“礼”衍化出的一整套的政治制度和法律制度等传承至今,并不断袪魅,走向实用理性,成就今天的礼仪之邦。 中华文明在早期生成的过程中,形成于黄河上中下游的三个文化区、形成于长江中下游的两个文化区和燕辽文化区等的接触中,“礼”被延伸,从部落到国家,从家族到民族,因而铸就了中华文明强大的基因。基因生成后,中华文明至少经历了三次基因大调节,有效发挥了阻遏作用、激活作用。第一次是秦灭六国之后,由百家争鸣走向文化大一统,自汉武帝起,奠定了实用主义倾向的儒家思想统治模式。第二次是自西汉末年,佛教传入,与中国儒家、道家融合,至隋唐,儒释道文化奠定了中华文明的基本形态。第三次是近代以来,西方思想和马克思主义传入,由中国共产党主导,形成了方克立总结的“马魂、中体、西用”的综合创新。 中华文明早期发展过程是从多元到一体,既有中华大地不同文明之间的兼收并蓄,也有对外界文明的兼收并蓄。的确如此,中华文明的旺盛生命力来源于中华大地较为广阔的根基,先祖在这里狩猎、放牧,原始农耕的发展为中华文明的形成奠定了坚实基础;中华文明的旺盛生命力来源于在多元文化接触中,相互竞争,相互依存,自觉创新;中华文明的旺盛生命力来源于大量吸收外来先进文明的同时,也产生了强大的辐射性影响;中华文明的旺盛生命力来源于“礼”的基因,一脉相承,延绵不辍。 (摘编自张恒军《“礼”:中华文化文明的生命密码》)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在一定地理范围内展开的中华文明,历经漫长岁月的洗礼,“礼”就此孕育而生。 B. 中华文明依靠由“礼”衍化出的一整套制度等传承至今,助推中国成为礼仪之邦。 C. 中华文明在黄河文明和长江文明等的交汇融通中,逐渐铸就生生不息的强大基因。 D. 中华文明的旺盛生命力来源于中华大地,也必将会延续“礼”的基因而传承下去。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对中华文明旺盛的生命力追根溯源,清晰阐述了“礼”是解读中华文化的密码。 B. 文章指出中华文明是基于两个层面的表现而诞生的,并论证了二者的关系。 C. 文章以中华文明经历的三次基因调节为前提,论证了“礼”的阻遏与激活作用。 D. 文章分析论证了“礼”的产生和衍化的过程,是按从历史到现实的顺序推进的。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 对中华文明核心精神之一的“礼”的认知,有助于促进当今反腐倡廉的深入开展。 B. 随着由神权向王权转轨,“礼”也在不断衍化,并致力于中华文明的袪魅与建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